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6 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 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 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 ①在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 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 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 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 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 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 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 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 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 财政支出。 第 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 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 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 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 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 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 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 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 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 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 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 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 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 和非正义之别, 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 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 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第 8 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概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统一:11 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 3.建国:1115 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 4.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灭辽:1125 年,辽被金灭亡。 2.灭宋: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1.建立:1127 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抗金: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岳家军”在郾城 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3.议和: (1)原因: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 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2)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 界线。 (3)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 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思考:岳飞永远受到后世人民怀念的原因是什么★★★★★ (1)金军南下攻宋,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灾难。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 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2)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屡败金军,得到人民的 支持和拥护。 (3)岳飞抗金战功卓着,却遭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 情。因此,岳飞受到人民的永久怀念。 总结: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建立的情况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统治者的措施;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 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 的发展。 (1)水稻: 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 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 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 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 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 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着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 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