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子兵法的全思维
试论《孙子兵法》的试论《孙子兵法》的“ “全全” ”思维思维 《孙子兵法》 是现存最古老的战争与战略理论著作,是东方战略思想的奠基 之作。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军事著作,但其中高超的思维艺术也不可忽视。 其中辩证理性“全”思维,对现代国家宏观战略目标与战争的影响、对战争力量对 比与战场手段运用上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标签: 《孙子兵法》 ;“全”思维;不战而屈人之兵;任势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圣典,内容博大精深,境界宏阔,思想深邃, 是中国传统兵法思想和政治智慧的结晶。 《孙子兵法》不论在思考国家宏观战略 目标与战争后果影响上,还是在战争力量对比与战场手段运用上,都贯穿着辩证 理性“全”思维。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国家战略“全胜”思维 《孙子兵法》反对使用战争手段达到目的,主张从国家利益全局出发“不战 而屈人之兵”,尽量使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实现政治目标,战争是最后和不得已的 选择,体现了孙武对战争的“全”战略系统思想。 1.“先為不可胜”的“胜可知”全局判断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指出战争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未经深入考虑就随意 决断,要慎重考察定夺。面对战争要“先为不可胜”,保存自己不被对手打败是第 一关键, 《军形篇》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把保证自己不被打败 作为全部考虑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修道而保法”,在内修明政治,保持法度,提 高自身实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 在“先为不可胜”的前提下, 《孙子兵法》提出了震撼性的“胜可知”论断, 《军 形篇》说:“胜可知,而不可为”,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天时地利人和、将帅 素质等多个方面可以预先判断是否能取胜。之后,“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 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高度重视战争,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出 “全”局判断,先立 于不败之地,再分析能否取胜,使战争变得可以先知,是一种整体“全”思维。 2.“不战而胜”的超越战斗“全”谋略运用 战争不论对哪一方,都会造成破坏, 《孙子兵法》把直接对抗的战争列为下 策,是不得已的做法,而追求使用谋略和外交手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采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