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备课本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我们都是科学家 第一课第一课科学是„„科学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能够从 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 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 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 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 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 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 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 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 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 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 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 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 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 2 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 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 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 (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 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 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 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 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 学生复述故 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第二课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做一名小科学家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 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 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 对科学的理解。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 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 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 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 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 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 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 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 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 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 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 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 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 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 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 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 录纸。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 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 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 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 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 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 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 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 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