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教学设计
《风雨》教学设计 ——姚飞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学会比喻、 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资料准备】【资料准备】 1.走近作家作品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 1952 年出生, 陕西丹凤人。 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 《贾平凹自选集》 ,长篇小说《商州》 、 《白夜》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满月》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废都》获 1997 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浮躁》获1987 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 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 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 .题目解读 汉乐府《古歌》云: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 不怀忧?”贾平凹先生于 1982 年秋写于宝鸡的这篇《风雨》 ,正是秋风秋雨 瑟瑟而来的精彩写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复习巩固 向学生提问上一节课《春》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 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预习检测预习检测 1. 给加横线字注音。 偌大()刹那()蜷曲() 屋檐()倏忽( ) 锥形() 2.解释词语 偌大:刹那: 倏忽: 出示目标出示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设问导读:设问导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2.本文是一篇写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 景物?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分层训练:分层训练:品读,分析课文语言 1.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 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 什么写法?找出描写的句子。(侧面烘托和场景对比,正如古人所云:“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 2.“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 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 景) 3.“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 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 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跑”、“撑”、“撞”、“跌”、“失去”, 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 4.“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 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 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 5.“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 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 何妙用? 比喻。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 情状。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合作探究,体会行文妙处 1.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 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 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 2.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 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由室外转到室内,内外的场景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室外的一切在 狂风骤雨中变得动荡不安了,读者的心随着这风雨吹来吹去,给人一种很紧 张的感受,在结尾处作者突然将场景转到了室内,安详的老人,欢乐的孩子, 一副温馨安逸的画面,让读者紧张了很久的心,得到了缓和,常常舒了一口 气。同时,结尾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当堂小结:当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每人各学一个关于“风”和“雨”的句子,比比谁最棒!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本节课计划一个课时,学生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时,已经 树林子 室外 风雨 室内 柳条 羊 女孩 葡萄藤 鸟 废纸 猫 鱼儿 风狂雨骤 老人孩子 温馨欢乐 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所以,在本文学习体会“侧面烘托”的写 作手法,难度就有所减低。学生分析语言时,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已经具备和掌握。在仿写句子环节,学生积极练笔,广泛运用修 辞手法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展现一定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但是, 课堂亮点不够突出,室内氛围的分析有所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