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达试验和沉淀反应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院院系系 姓姓名名 肥达试验肥达试验 专专业业 学学号号 实验日期实验日期 班班级级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学会肥达反应的原理、 方法以及结果分析。 理解肥达反应在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感染检测中的 应用。 二、实验器材二、实验器材 试剂试剂: 生理盐水、患者血清、伤寒杆菌H 菌液、伤寒杆菌O 菌液、甲型副伤寒杆菌H 液、乙型副 伤寒杆菌 H 菌液 器材器材: 水浴锅、冰箱、小试管 32 支、试管架、记号笔、移液枪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 1.伤寒杆菌有三种抗原:分别为菌体抗原(O 抗原) 、鞭毛抗原(H 抗原) 、体表抗原(Vi 抗原) 。其中以 O 抗原及 H 抗原的抗原性较强,而 Vi 抗原的抗原性不强,且相应抗体效价 低且为时短暂,随细菌的消除而消失,故不列为肥达试验的检测项目。 (但其检查有助于发 现伤寒带菌者。 )当抗原遇到特异性抗体(抗O 及抗 H)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通过对凝 集物量多少来推算病人体内抗体的多少,以协助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 2.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 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H 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凝集实验,测定受 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四、实验过程及步骤四、实验过程及步骤 1. 取清洁小试管 32 支,分成 4 排,每排 8 支,依次编号。 2.32 支小试管,用移液枪各注入0.5ml 生理盐水。 3.第一管内加入 1:10 稀释的患者血清 0.5ml,用 1ml 吸管吹吸三次,混匀,吸出0.5ml 注入 第二管作对倍稀释,……依次稀释至第7 管,弃去0.5ml,第8 管为对照。第二排、第三排、 第四排以相同步骤加入患者血清。 4. 第一排各管内注入伤寒杆菌H 菌液 0.5ml;第二排各管注入伤寒杆菌O 菌液 0.5ml;第三 排各加入甲型副作寒杆菌H 液 0.5ml;第四排各管加入乙型副伤寒杆菌H 菌液 0.5ml。 -精品- 5. 置于 56℃水浴箱 2~4 小时。 6.放冰箱过夜或放 37℃水浴箱 18 小时后观察结果。 7. 结果观察 最强:上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沉淀于管底。 强:上液轻度混浊,细菌大部分凝集沉淀于管底。 弱:上液混浊,细菌少部分凝集。 不凝:液体呈乳状与对照管相同。 五、实验总结五、实验总结 1.结果与分析: 先观察对照管,正确结果应无凝集现象,再观察各试验管的凝集现象,凝集程度以“ +”多 少表示之。 (+++)最强,上液澄清,细菌全部凝集沉淀于管底。 (++)强,上液轻度混浊,细菌大部分凝集沉淀于管底。 (+)弱,上液混浊,细菌少部分凝集。 (-)不凝,液体呈乳状与对照管相同。 效价判定:以能出现“++”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集效价。 一般认为 O 抗体效价在 1:80 以上,H 抗体效价在 1:160 以上,有辅助诊断意义。 H 甲或 H乙达到 1:80 或以上具有诊断意义。 但在分析结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非肠热症患者,由于曾接种过伤寒,副伤寒疫苗或以往在流行区有过隐性感染或患过 伤寒,副伤寒,以及回忆反应等原因,也可呈现阳性结果。不过,由这些原因所引起的阳性 反应主要是 H 抗体升高,O 抗体效价一般不高,同时,每隔 5~7 天试血一次,其抗体效价 一般不会随病程而升高。上述这些都有别于现症感染。 (2)少数肠热症患者,由于发病初期曾使用大量抗生素,或机体有免疫缺陷病,或机体反 应性极弱等原因,抗体效价可以很低,甚至为阴性结果。 因此不能只根据肥达氏试验的结果去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必须结合当地流行情况, 既 往接触史,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2.肥达反应的诊断标准: 肥达反应是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 其结果的解释必须结合临床变现和病程, 病史,以 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机体患伤寒、副伤寒,一般于发病后 1~2 周内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并且随着病程延长而 效价渐升,此时即可为阳性,第4 周可达峰值,以后又逐渐降低。 一般以“O”凝集效价在 1/80 或以上和“H”在 1/160 或以上为阳性。 O 抗体主要是 IgM,出现较早;H 抗体主要是 IgG,出现较晚。根据此特点,肥达试验结果有 如下诊断价值: 二者均超过正常值,患伤寒的可能性大; -精品- 二者均在正常值内,患伤寒的可能性小; H 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O 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接种了伤寒菌苗或者是接种的回忆反应; O 抗体效价超过正常值,H 抗体效价正常,可能是伤寒早期或者其他沙门氏菌感染; 一般间隔 1~2 周复查,若抗体效价比前次结果增高2~4 倍,则具有诊断价值。 六、教师评价六、教师评价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院院系系 姓姓名名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 专专业业 学学号号 实验日期实验日期 班班级级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用途。 二、实验器材二、实验器材 器材器材: 电子天平、锥形瓶、200ml 量筒、药匙、称量纸、水浴锅、微波炉、洗耳球、玻片、移液管、 -精品- 废液缸、打孔器、胶头滴管、移液枪、镊子、纱布条、电泳槽 试剂试剂: pH8.6 0.05mol/L 巴比妥缓冲液、琼脂粉 三、实验原理三、实验原理 1.对流免疫电泳也称反向免疫电泳或免疫电渗电泳, 其实质是定向加速的电泳技术与免疫双 扩散技术的结合。 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 由于带电荷量的多少及分子量大小不同, 在电场中以不同的速度作定向移动。在pH8.6 的缓冲液中,多数蛋白质抗原物质带负电荷, 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而其抗体大多为γ球蛋白,等电点较高,带负电荷较少,且分子 量较大,电泳速度慢,受电渗作用影响向负极移动。由于抗原抗体孔相对排列,当两者比例 适当时,特异性抗原抗体互相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 同时,由于电场限制了抗原 抗体分子的自由扩散,从而提高了试验的敏感性, 且缩短了试验时间。此法可用于抗原或抗 体的快速诊断。但缺点是分辨力低,较复杂的抗原抗体系统不宜用此法。 2.在一定温度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 沉淀线,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reaction)。参与反应的抗原称为沉淀原, 抗体称为沉淀素。 可溶性沉淀原分子小,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抗原量多, 与抗体结合的总面积大, 故试验时需对 抗原进行稀释, 确保抗原与抗体以合适的比例结合, 并以抗原的稀释度作为沉淀反应的效价。 目前广泛应用的沉淀反应是凝胶免疫扩散(Agar—gelimunodiffusion)。在凝胶内电解质的参与 下,特异性抗原、抗体在凝胶内扩散并相遇,免疫复合物在最适比例处(在平衡区带,即抗 体决定簇的数目等于抗原决定簇数目时) 发生沉淀。常用的 1~2%琼脂凝胶形成的构架网孔 较大,允许分子量在 20 万以下的物质(如绝大多数可溶性抗原和抗体)通过,在凝胶中自 由扩散。而免疫复合物因颗粒较大不扩散, 形成沉淀线。这种沉淀线是一组抗原抗体的特异 性复合物。如果凝胶中有多种不同抗原抗体存在时, 便依各自扩散速度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