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规范
设备管理规范 一、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 1.设置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置适应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需要,各项工 作有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 2.有厂级领导主管设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通过岗位培训,有实践工作经验。 3.设备管理部门及与设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职能与职责明 确。 4.各级(工厂、车间、班组)设备管理网络健全,活动正常。 5.设备维修组织健全,如本企业不设维修部门或不能检修的项目,须建立稳 定可靠的社会合作渠道,合作单位应具有一定技术和经济实力,并具备与委托 检修项目相应的资质证书。 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按照国家的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并及时修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⑴.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内专 用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⑵.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 ⑶.设备资产管理制度; ⑷.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 ⑸.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⑹.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⑺.设备档案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⑻.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 1 1 / 1111 ⑼.闲置设备管理制度; ⑽.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⑾.密封点管理制度 ⑿.防腐、保温(绝热)管理制度; ⒀.设备改造、更新、报废管理制度; ⒁.设备技术管理制度; ⒂.设备管理工作检查评比、考核及奖惩管理制度; 三、设备管理规程、标准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 程、检修规程、工作流程以及技术文件齐全、正确、规范。 四、技术经济数据统计 按时、准确填报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并进行分析总结。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 标应达到行业或有关部门规定的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见附录)包 括: 1.设备安全运行: ⑴.特种设备定检率; ⑵.设备事故频率; ⑶.设备事故停机率; ⑷.设备事故统计(一般设备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 例》的规定、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2.设备技术指标: (1).主要设备完好率、全部设备完好率; 2 2 / 1111 (2).主要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利用率; (3).设备综合效率; (4).动、静密封点泄漏率; (5).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6).仪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开表率; (7).设备闲置率。 五、设备前期管理 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项目、扩建工程、自 制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及招标采购工作。 2.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关键设备 应参与其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3.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 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的选型关工作,并提出对备品配件、润滑油 品、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等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5.设备管理部门应将新投用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等存在的 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促使制造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保设备质量、 功能、效率达标。 6.设备购置时,应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特种设备采购 时,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单位 应具备的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制作资格以及产品出厂时应提供的文件、资 料,不得采购非法制作的产品。 7.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六、设备技术基础管理 3 3 / 1111 1.设备技术档案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 2.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所需技术文件、图 纸、资料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收集齐全。 3.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计划和储 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全,账、卡、物相符;库房整 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良好。 4.制定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设 备操作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记录齐全。 5.国家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的有关法规,规程和规定齐全, 并经常对设备管 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宣贯,其操作人员应具备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 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6.特种设备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注册登记,并按规定进行 定期检测、预防 性试验和在线检验,及时排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7.特种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立专门的 档案,制定专门 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在 线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正常运转。 8.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 理,经常进行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记录应存档。 9.设备事故应本着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与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遵 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 规定进行处理。 4 4 / 1111 七、设备现代化管理 1.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济指标、 报表、信息以及编制大修理计划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2.加强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逐步实行以 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式。 3.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了解同行业设备状态,在设备制造、改造和维修中 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出力。 4.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方法对各种润滑油(包括液压油)的状态进行监测或采 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质情况,以此作为做好润滑计划的依据。 八、设备经济管理 1.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购置新设备和设备重大改造应进行 技术经济分析和 论证。 2.按规定足额提取折旧,折旧费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3.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同时编制设备检修费用预算计划。修理费用经核 算落实后方能进 入生产成本。 4.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检修费用进行考核和统计管理, 并进行检修成本 审查、分析。 5.开展设备运行效能分析,及动能的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 能耗水平,做好 动能控制和节能工作。 5 5 / 1111 6.设备报废、调拨按有关规定,设备调拨转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手 续。 7.设备资产分类、编号符合行业标准,设备台账、原始数据完整正确,账、 物相符。 8.设备资产的投用验收、移交、移装、停用、、改造、更新、报废符合制度 规定,凭证齐全。 9.设备技术改造后应按规定办理设备增值手续。 10.建立闲置设备台账,做好闲置设备的上报、调剂工作。 九、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 1.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岗位操作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应掌握“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 (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多人操作的设 备、生产线,实行班长负责制。 3.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要符合规定指标 (温度、压力、流 量、电流等),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