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故居观后感
萧红故居,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是中国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出 生地,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宅院,青砖青瓦,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带有满族风 格的北方民居。下面给大家分享萧红故居的,一起来看看吧! 萧红故居观后感 1 怀着对萧红老师的敬仰,这一天我与同学来到位于呼兰区的萧红故居。 其实我关注萧红从高三开始,高三时学习疲倦偶尔听听广播,见得“民国四 大才女”萧红,以及那时正在筹拍的电影《萧红》 ,只是感觉萧红这一人物及其神 秘、传奇。我在网上多次查阅资料,了解萧红。那时我就对萧红的作品《呼兰河 传》 、 《生死场》很感兴趣,可是在即,便没机会阅读。 后来,电影《萧红》公映了,但还是没机会看,再后来,我终于可以在网上 搜索观看了。看了一遍似乎没看懂,我就索性下载下来反复看。每次看都觉得每 次都有收获,好东西难免要和大家分享,我就在我的各个社交网站上与大家分享 这部传奇之作。之后我也尝试把电影放在电视里,让家人也感受一下萧红的个人 魅力。 这一天虽然天气有些冷,但还是能感受到萧红老师当年创作的热情。我和同 学乘着 551 公交来到了呼兰,经过询问,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萧红故居。首先映 入眼帘的是“萧红纪念馆” 。通过登记,我们进入了纪念馆,一块大大的石碑在正 中间,上面写的是“前言” ,紧接着左前方是一块白色的萧红像,前面是萧红幼时 在地里与爷爷劳作的情景,再向里面走是萧红和她生前与萧军以及与恩师鲁迅的 照片,还有许多萧红作品的手稿,和鲁迅先生写给“红军”夫妇的书信。 上到二楼,我们看到萧红与萧军和她们的朋友们在一起唱歌欢乐的情景,可 以想象得到当时萧红萧军和朋友们在一起谈笑歌唱的气氛;还有萧红独自一人静 静创作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萧红在恶劣环境下创作的艰难;和恩师鲁迅家 里萧红与萧军谈话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萧红及其萧军、鲁迅谈论写作技巧 时的热度; 从“萧红纪念馆”走出来向东便是名副其实的“萧红故居” 。走进萧红故居的 庭院,第一个赏心悦目的便是那洁白的汉白玉制作而成的萧红雕像,她拄着下巴 思考的样子着实让人羡慕。接着就是萧红及其所有家人生活过的房屋、正房、东 西厢房以及张家仓房、马棚还有水井。萧红及其家人居住的房屋中有许多这个年 代不曾使用的工具。 “乃莹” 出生的房间西墙上挂着萧红与生母的合影和她家族的 全家福。 走出“萧红故居” ,经过“萧红纪念馆” ,离开萧红故居,有一种不舍的感觉, 再这样一个张家大户人家, 萧红并没有放弃学业, 而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求学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萧红一样,为了自己梦想勇敢去闯。她善于写作的优秀 品质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这一辈学习。 在此,我向伟大的萧红致敬,向一直辛勤工作在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的全 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你们! 萧红故居观后感 2 萧红故居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南二道街 204 号,距离市区中心 25 公里,是 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4 月 16 日我到省高院参加《书友》获奖作者座谈 会,下午《书友》编辑部的同志组织我们到萧红纪念馆参观,我兴奋异常,终于 可以全方位的了解萧红这一被称为“30 年代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了。 车驶到一广场处停下, 抬头一看前面是一座传统八旗式的青砖小屋, 上面写着 “萧 红纪念馆” 。 走进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不用介绍也 猜得出来,这就是萧红。她身后是一轮红日照着一泓河水,河水荡漾着金色的波 涛,她身着旗袍,披着围巾,站立船头,凝视远方,这大概就是她离家出走时的 情景再现吧。一本形似打开的书,左面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右面是前言,概括了 萧红的生平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20 世纪初诞生于中国北方呼 兰河畔,萧红一生追求独立、自由与平等,虽然漂泊异乡,历尽磨难,却始终怀 着自由与真爱的憧憬。她以超卓的才情和女性特有的视角,用清丽隽拔的笔触, 书写 20 世纪 30 年代底层民众生命的悲凉,灵魂的抗争,被赞誉为“中国 30 年 代的文学洛神” 。呼兰河是萧红生命的起点,也是她文学创作灵感之源。她从这里 启程,被战火追逼着一步步远离中国,跋涉千上万水,最终归于碧海蓝天。但是, 无论她走得多远,故乡的一切,已深深地根植于她的心灵深处,成为她灵魂的居 所,永远的精神家园。 纪念馆共分为呼兰河畔、漂泊岁月、书香恒久、梦回呼兰河四大部分。主题 色调以灰色为主,阶梯造型的窗户象征书架,重叠式的屋顶象征翻开的书籍,31 面装饰性窗户隐喻萧红 31 年传奇的人生经历。门里是一幅萧红在大树下与家人 在农田里劳作的场景造型,小时候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对面是呼兰河的介 绍,开始讲述萧红悲壮的一生。萧红及家人的珍贵照片悬挂在展台上,让我们看 到了萧红小时候可爱的模样。 萧红与萧军的雕像再现了他们美好的和甜蜜的生活, 一幅油画萧军深情地望着怀孕的萧红,疼爱之情油然而生。萧红的创作手稿写得 非常规整、细腻、干净,她的字隽秀漂亮,可以当字帖用。从萧红用过的帽子、 围脖、鞋子可见她是个热爱的生活的人。鲁迅先生生病时,萧红为他熬药的雕塑, 体现出了萧红对鲁迅的敬重和情谊。萧红亲手设计的书籍封面可视为珍宝,馆内 的几组照片讲述了萧红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她坎坷的一生和追求自由的向往。萧 红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涉及了小说、散文、 、戏剧 等多种文体。其中《呼兰河传》 、 《生死场》 、 《马伯乐》 、 《商市街》等堪称传世杰 作。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作品的价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忽视了,直到 20 世 纪 80 年代,萧红的作品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众多学者从文学、历史、社会学、 叙事学、女性主义等角度进行研究,开掘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美学品格。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视角的拓展与方法的更新,萧红研究已经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萧红作品中洋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 探寻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愈益彰显出珍贵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关于萧红的 戏曲剧照和影视剧照形象的刻画,愈加表现出人们对萧红的怀念和深入的研究, 萧红已深入人心,在文坛上有相当重要的、无可撼动的位置。 与萧红纪念馆比邻的是萧红故居,走过一睹院墙就来到了萧红故居,院墙的 雕塑再现了《呼兰河传》的场景。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青砖青瓦,土木 建造,修复后的萧红故居青砖院墙,院门面东而开,正门门楣上悬“萧红故居” 横匾,乃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院内五间正房。进入院内有一座2 米高汉白 玉的萧红塑像。雕像中的她,身着古式旗袍,颈上围着一条围巾,手下腿上放着 一本书,神态安闲地坐在一块长石之上。端坐在花坛中的萧红,目光安详地远望 着,似在穿越过小镇上色彩斑驳的老屋,遥望着从村边流淌而过的呼兰河。故居 的建筑结构是青砖、青瓦、土木建造。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为萧红自己家 使用,大门南开,两院共有房舍30 间,东院8 间,西院22 间。东院五间房后有 一近 2000 平方米的菜园,即萧红在小说里所说的后花园。西院是租给房户使用 的。东院五间正房的东西大山上,镶嵌着四块4 米长的薄风板,在风板上有浮雕 的云子卷花卉和盘肠图案。在建筑外观的柁关上刻有4 个用楷书写成的规规矩矩 的大字“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