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条盘笔筒教学设计课题与课例评析
实用标准文案 《泥条盘笔筒》教学设计与课例评析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徐革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掌握泥条盘笔筒的方法与技巧, 学会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剪辑光盘中制作泥条笔筒的录像片段、泥、泥工工具等。 学生:一些常用的辅助工具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掌握泥条盘笔筒的方法与技巧,学会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制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泥条。 引语: “大家看这是什么?想一想我们拿它可以做些什么呢?” 2、指名交流。 3、教师出示泥条盘制的笔筒。 引语: “看看老师用它做了什么?你们想试一试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泥条盘笔筒。 ” (板书课题:泥条盘笔筒) 二、了解步骤方法 1、猜一猜、说一说 (1)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猜一猜:这一根根细细的泥条是如何变成这个笔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筒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猜想。 2、看一看、比一比 (1)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让一根根泥条变成笔筒的。再估计一下哪些环 节会有难度?可以相互探讨一下。 (2)指名交流一下。 (估计在“搓”和“盘”两个环节有难度)追问:你 觉得难在什么地方?( “搓”可能粗细不均匀; “盘”可能易松动,不整齐; “切”可能不够圆等) (教师根据交流进行板书:拍 切 搓 盘) 教师指出:第一步书上是“滚压”泥片,因为我们现在改用了木槌,所以 现在是“拍”泥片。 3、看录像、记关键 我们来看一段有关的录像,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和启发。一定要认真看, 仔细听。 三、启发探究 1、笔筒做好了,不过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谁来给 老师出出主意,看怎样可以使它变得更好看? 2、学生交流。 3、小结: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我们对一件成功的作品进 行装饰(板书:装饰)也很重要,它可以使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四、尝试制作 1、明确要求 接下来,我们来一个比赛。我们采用同桌两个人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泥条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笔筒。要求是“又快又好” 。具体要求可以参考我给你们的评价表。现在就 发挥你们的想象,大胆地干吧。 2、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适时建议学生可以给自己的作品 另外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 五、评价展示 1、教师出示评价表,指导学生拿出评价表,对照上面的要求如实地进行评 价。先进行自评,再四人或六人小组互评。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了解一下得星情况(请互评得星在24~31 颗和互评得星在 32~40 颗之间 的同学分别举一下手) ,教师进行表扬鼓励。 3、指名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看谁的最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4、收获与反思: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指点:你有什么收获?你看了这些作品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你的 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有没有学到什么本 领?对于此次合作经历,你有什么样的感言?) 5、教师小结。 要点:送给大家一句话: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很难 有什么成就。 六、拓展延伸 1、欣赏。 我们再来看这几款笔筒(分别是用底部变形法制作的泥条笔筒和用泥片变 形制作的精美笔筒) 。 2、交流: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 提示:我们今天的底部是圆的,图中有不同形状的;我们今天是用泥条制 作的,图中有用泥片制作的。 3、小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制笔筒的方法。只要我们开 动脑筋、发挥创造力,这平凡的泥巴,就会变出各式各样的笔筒。希望下 次能够欣赏到你们更出色的创意。 4、课后,自由参观彼此的作品。 活动评价表 作品所有者:、 评 比 项 目 技法正确 制作认真 装饰合理 完成程度 分工合作 安全操作 整理迅速 干净整洁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自评 互评 整理快 讲卫生 重合作 讲安全 外观好 做工精 互评得星总数 精彩文档 互评共计得星颗 实用标准文案 【课例评析】【课例评析】 本课所选内容来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 术》四年级上册“技术初步·泥工”单元中的“我的小小陶吧” 。 《江苏省 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行) 》 (以下简称《课程纲要》 )中指出: “技术初 步”是引导学生步入技术世界,初步认识一些常见材料和工具、习得一些 操作技能的技术启蒙课程。因此,三、四年级作为学习手工技术的初始年 段,应该以认识常用手工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学习基本的手工操作技能 (如 本课为拍、切、搓、盘等)为主,激发学生关注技术、热爱技术、投身技 术创新实践的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一 点,并在实施过程中也力求完美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本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教师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纲要》中的课程理 念,特别是“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这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新理念。在整节课的活动中, 教师始终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在自我探 索、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本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自主探究、师生共议” ,被认为是劳动与技术课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在本课的教学 中,一些自主问题的设计在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 了他们的思维往往缺乏一定的深度,考虑问题也会不够全面周到。因此, 在活动中,当学生了解了制作步骤,就会跃跃欲试,却没有估计会存在的 困难,从而出现一时却又不知从何入手的局面。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可以恰到好处地得以体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困难的预计,充分发挥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一些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就让其成 为一个个“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让 学生在接下去的制作中不断获得小小的收获,而对于教学难点则采用了多 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手部特写的录像这一生动可感的直观演示让学生 得到充分感知,来完成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 兴趣盎然。 《课程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在以项目为载 体的活动中, 加强小组协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完成泥条盘笔筒 这一项目,同时引入比赛机制来调节气氛、激发兴趣,更促进了学生整体参 与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又告诉我们: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 到实践,是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在认知、理解方面也是存在差异的,我们 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前面的预计、演示、讲解,也许并不能让 每位学生理解、掌握制作的要领。因此,在各小组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同步播放事先拍摄的用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