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语文高中终极预测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东青岛的公交车上试点设立了“守护员专座”, 被戏称为“壮士座”的座位设立在驾 驶员右侧第一排的位置,如果有乘客主动坐这个位置,当有人与司机争吵、 争执时,就应该 立即进行劝导、制止,“该出手就出手”,共同守护乘车安全。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壮士座”——有效,却不是解药 青岛公交车上试设“壮士座”, 当出现“车闹”时,“壮士”立即制止, 来守护乘车安 全。这种做法, 是避免出现万州公交车坠江悲剧的有益尝试。 “壮士”的存在,对“车闹” 来说, 是个警示; 但公交车安全, 是公共安全事件, 政府和企业缺位, 仅靠“壮士”买单, 力量有限。“壮士座”,有效, 但不是解药。 “车闹”事件层出不穷, 究其根源就是少数乘客素质底下, 戾气过重。 这类乘客利用“车 闹”的方式,迫使公交车司机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在司法实践中, 实行法律责任后果论。 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乘客基本不需要承担法 律责任,最多认定扰乱公共交通安全进行治安处罚。 违法成本低,放纵了“车闹族”的违法 行为。 治理“车闹”,立法迫在眉睫。 将“车闹”入刑, 设立“妨害安全驾驶罪”, 不再以事件结果来界定是否触犯刑法,只 要实施了抢夺公交车司机方向盘的行为, 就以“妨害安全驾驶罪”论处,以此震慑“车闹 族”使之敬畏公共安全。就像当初对待醉驾一样,对待“车闹”,要做到全民零容忍。“醉 驾入刑”,经过多年实践,“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深入人心。立法调查, 完善 法律,治理“车闹”,政府责无旁贷。 治理“车闹”,公交公司大有可为。 一方面, 公交公司可以对公交车进行硬件改造, 比如在驾驶区域安装隔离防护设施;安 装车载实时监控,并在后台设立安全运营监控员,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立即报警;驾驶室安 装一键报警器。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可对公交车管理实行“软件升级”。 定期对公交车司机 进行安全培训,让优秀驾驶员谈经验,传方法,力求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驾乘矛盾。 治理“车闹”,需要全员参与。 司机要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激化矛盾。同车乘客要“铁肩担道义”, 人人做 “壮士”。对待“壮士”的侠义之举, 我们给予适当的鼓励,因劝阻而遭受人身伤害,还 要给予社会补偿。未来 5G 时代,还可以将“车闹”纳入诚信体系, 在一定时间内限制“车 闹族”乘坐公交车。 治理“车闹”, 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 通力合作。 “壮士座”, 只是权宜之计, 有效, 但不是解药。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 材料作文,也可称其为有限前提的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相比,其任务更为具体,指令更 为明确。任务型写作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 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 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本题是时事热点类任务驱动型作文。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 引发民众对“车闹”事件的 高度关注, 各地在保证公交车司机安全方面开展了积极尝试。 材料针对青岛设立“壮士座” 试点一事,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考查学生社会关注、社会参与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 力。从思维上看,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和批判质疑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 的和谐、法治等内容。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限制性: ⑴写作内容的限制性。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这”指青岛设立公交车“壮士座”这 一措施,而非“壮士”劝导、制止“车闹”行为。 脱离公交车设立“壮士座”这一内容,只 谈劝导、 制止“车闹”, 或空谈公共安全、 社会法治、 公民素养, 或不谈青岛设立公交车“壮 士座”这一措施,只谈“壮士座”等均为偏跑。 ⑵思维限制。青岛公交车试点设置“壮士座” 只是一个社会现象,考生要能挖掘现象背后 的实质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不能仅停留于表面化的就事论事, 而对此措施仅做简单的好与 不好的评价。 ⑶写作文体的限制性。“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思考”侧重理性思维, 文体指向议论 文。 开放性: ⑴写作观点的开放性。对青岛设立“壮士座”试点, 可以肯定对公交车安全的有益尝试, 也 可以批评质疑其合理合法性, 也可以就其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立“壮士座”只是应 对公交车安全问题的一个尝试,不一定是绝对合理公正的解决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要观点客观公正,能自圆其说,都符合题意。 ⑵论证角度的开放性。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分析设立“壮士座”的好处, 提高公众乘车的安 全意识,对于“车闹”也有一定警示作用; 也可以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 “壮士”毕竟只是 乘客, 没有执法权, 当出现防卫过当和人身伤害事件时责任又该如何划分?还可以对这种做 法提出批评,毕竟公交车安全是公共安全的一部分, 政府和企业责任缺位, 仅让“壮士”来 为“车闹”买单,显然不妥。总之,围绕青岛公交车上试点设立“壮士座” 这一措施,就 事论事,就事析理,深入分析,言之成理,就符合题意。 ⑶联想思考的开放性。考生在论证过程中,联想运用素材是自由的, 对材料的深度思考是自 由的。 【参考标题】1.当一回“壮士”,保一路平安 2.公交安全不能靠“壮士” 3.法律缺失,“壮士”难当 4.公交安全岂容道德和法律缺位 5.让法律发威,“壮士”不能力挽狂澜 6.“壮士”发威只能扬汤止沸,“车闹”入刑方可釜底抽薪 7.企业不能把安全责任让渡给“壮士” 8.公交车设“壮士座”,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 结构示例:1、引: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概括记叙这 件事情。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2、释: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3、议:是议论文的分析问题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点部分,它的任务是分析问题, 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 一般可以分以下三步来写作: ①、抓住材料中的人和事,就事论事,分析原因。 ②、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指出问题的普遍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③、主体论证段落:采用“中心句支撑句”(分论点)的格式进行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 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4、联:即“联系现实” 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 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 或者作者生活实际,谈谈论点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读者更多思考,或者发出呼告,引 起读者的特别关注,以达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针对性,这样可以加深议论的力度。 5、结:即“结论” 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 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 更能够令读者接受, 同 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 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使全文成为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 素材积累; 1、但值得追问的是,公交车私设“壮士岗”,如果乘客不多,倒不会影响其他乘客的 乘坐,如果在上下班高峰期,乘客较多, 而车内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