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李保国先进事迹图
时代楷模李保国先进事迹(图)时代楷模李保国先进事迹(图) 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用科技染 绿荒山, 把富裕带给乡亲, 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 探索出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赢得山区人民 群众的深情爱戴。李保国先进事迹广为流传。 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饶桂生 2017 年 4 月 10 日, 我校博士生导师李保国教授, 因心脏病突发, 猝然离世。噩耗传来,学校师生和太行山区的农民沉浸在无比悲 痛之中,他生前服务过的山区农民一批批来到家中吊唁,多地农 民自发设置灵堂为他守灵,为什么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去世,会 让这么多山区百姓悲伤和不舍? 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领导, 我目睹了解李保国从一个学农 爱农、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 区综合治理专家,执着于太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感 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 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 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 他有强烈的大局观念, 时刻听从党的召唤, 1981 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的李保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省 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1996 年,河北中南 部发生特大洪水后,他又率先报名参加省科技救灾组;2017 年,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后,作为知名的山区治理专家,他积极为 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 在全省脱贫攻坚下乡干部培训大会上作首 场报告,还亲自帮扶十几个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他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总是为农户、企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既不拿工资, 也不持股份,还时常自己搭路费。我曾听到有记者问他“你有这 么好的技术, 又常年奔波在外, 每年至少也得有上百万收入吧。 ” 他说, “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 。他 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尽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已有 多年,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 生产第一线,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以超常的意志奋斗到 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老师生前获得过诸多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 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优秀共产党员” 这个称号,刻着“共产党员先锋岗”的标牌,一直摆在他办公室 最显眼的地方。 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 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 他曾讲: “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 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他经常 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讲解技术,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培 养了一批“永久牌”的“技术把式” 。在他手机存储的电话号码 中, 有 1/3 以上是农民朋友的, 并随时随地为农民群众解答难题, 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30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 的理念,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他常说, “老百姓需 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为了农民的需求,为了产业的发展, 他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 ,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 区开发的典范,从邢台前南峪、内丘岗底、临城绿岭、平山葫芦 峪,再到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帮扶点,他所到之处,都用点石成金 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他把最 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 30 多年来,他始终把“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 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中, 他主讲的课程 生动、形象,实践性强、接“地气” ,深受学生欢迎。他注重言 传身教,无论是课题攻关还是下乡实习,都与学生一同住联排通 铺,一同做试验课题,一同劳动实习,用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 育影响学生。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爱,把学生看成是自 己的孩子,不论是在校的还是毕业的,看到谁生活上有困难,都 会主动帮一把。在学生心中,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 李保国是脱贫攻坚的榜样。他教农民学科技,帮农民搞产业,为 农民打品牌,在邢台县前南峪进行的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将贫 瘠干旱山地变成了“洋槐戴帽,果树缠腰,梯田抱脚”的生态经 济沟,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在内丘县岗底,他开发了优 质绿色苹果生产的标准化工序,打造了“富岗”苹果品牌,苹果 年收入达 2017 多万元;在临城县凤凰岭,培育出全国知名的“绿 岭”核桃,使过去赤壁几十里、草都长不好的荒岗变成了“花果 山” “摇钱树” ,带动了太行山区百里优质核桃产业带的发展;在 平山县葫芦峪,将“山水林田路”山区综合治理技术做成标准化 模块,指导园区连片高规格治理荒山 3 万多亩,带动周边地区复 制开发荒山近 30 万亩。他用科技的力量使许许多多的贫困山村 摆脱了贫困,帮助 10 万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乡亲们都亲 切地称他为“科技财神” “农民教授” “太行新愚公” 。 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他经常讲,太行山人民为我国革 命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教授,有责任、 有义务为太行山人民脱贫致富干几件实事。35 年来,他的足迹 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 把太行山当成自己的家,他把那里的人民当成亲人,年轻时在前 南峪,为了方便工作,他把家安在了村里的石板房,和同课题组 的爱人把孩子接到山里,一住就是 4 年多。农民也把李老师当成 自家人, 有一年春节,我给他打电话拜年, 电话里, 他兴奋地说, “我们全家在岗底村过年呢,这儿热闹,就是呀,叫我去吃饭的 人太多,不去谁家谁都不高兴,我一顿饭要吃两三家,有时一天 要吃 6 顿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和山里人在一起的那股子亲 热劲、兴奋劲。在我们学校,有一件尽人皆知的事。有一天,李 老师急着赶回学校上课,走到村边遇到堵车,他心里着急,下车 看看,村民一看是农大李老师,二话没说,拆掉自家篱笆院墙, 让他过去。 李老师和山区农民亲如一家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 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 人民相依。 李保国走了,但他的人生价值依然发光发亮,他的精神永远激励 我们奋发前行! “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 杨双牛 我和李保国教授是 1996 年认识的。那年 8 月,连降暴雨,山洪 暴发,洪水冲走了全村 200 多亩保命田,山场果树遭受了很大损 失。村民们哭着说, “这日子没法过了。 ” 这个时候,李老师随省里的科技救灾组来到了岗底村查看灾情。 他递给我一张写在烟盒上的字条: “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 帮忙。李保国。 ”后面留了电话,还说: “你 3 个月修一条通往村 后沟的路,路修好了,我再来。 ” 岗底村是河北省内丘县太行深山区的一个小村,1984 年人均收 入不足 80 元,为了脱贫致富,从 1985 年开始,2017 年种了 20 多万棵苹果树, 但苹果质量特别差, 到 1996 年还没摘掉穷帽子, 迫切需要技术指导。 20 天后,路修好了,我给李老师打了电话,讲了我们的困难和 愿望。没想到,他真带着铺盖卷来到了岗底村,一头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