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浦江三中孙波 一、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出自于人教版高中 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我国 “如何生产”这个问题。为此,在这一单元中就开始介绍这些财 富该如何合理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为谁生产”这个基本问 题。第七课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分 配制度,了解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因此,正确认识 和理解按劳分配这个基本原则,深入把握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我国国情具有 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心理年龄日趋成熟,知识面扩大, 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但是其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了解我国的 分配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陌生。 虽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 对这个问题有所涉猎,但在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的分配方 式和收入方式却使他们感到困惑,需要一种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的含义。 2、理解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意义。 1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 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 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 配形式,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理念, 增强拥护党和国家方 针政策的自觉性,同时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四、重难点四、重难点 重点:按劳分配 难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五、教法学法五、教法学法 本框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不易被学生接受。为了避免这 种情况的出现,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将 采取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 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根 据情景设置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同时, 在学法上, 为了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我将让学生通过举例思疑、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学以致用来完成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而真 正的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 课件展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收人分配改革内容。 引导学生 思考我国的分配制度到底是什么?怎样分配才能更加合理呢, 带 着这个问题,步入我们本课的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第一,介绍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教材由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个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原理出发,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 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实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按劳分配的性质、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活动 探究 1:俞敏洪在北大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 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 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 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里 内容简单,但是要求学生从不同维度掌握按劳分配。 分配方 式 地位实行范围 分配尺度 分 配 什 分配结 么果 多劳多主体;个人公有制 劳动者向 个人 消费品分配 3 社会提供 按劳分 的基本原则 经济 配 的劳动消费品得 少劳少 得 第三,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活动探究 2:这里使 用教材中的活动探究, 引出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提问: 谈谈你对下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观点一:有人认为,2010 年我国 GDP 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 二位,仅次于美国,说明我国的物质极大丰富,应该实行按需分 配的分配方式。 观点二:有人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从 2000 年就超过了国 际警戒线(0.4),一直居高不下,致使人民的幸福指数在降低, 我们现在应该实行平均主义。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我国的 GDP 总量虽然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 国的人均 GDP 世界排名在第 100 位左右, 说明我国的物质没有极 大的丰富,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因而目前我国还不能实行按需 分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只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束 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会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因而我国现阶 段也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1)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是有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4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 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 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 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是对以往几千年 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的重 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第四,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的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 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 主体地位。 注意:按劳分配的收入包括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有控 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集体经济中的 联产计酬收入。而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社会保障收入属于非按 劳分配。因此,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中 不全是按劳分配。 第二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 上也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一目介绍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5 其中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教学重点。 我们首先走新东方学 校,看看他们的分配方式是什么。 第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 等。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制度。具体分析各种要素,并让学生完成填空题 1、小李是外资企业的职工,月工资 4000 元。() 2、小张是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 万。 () 3、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 元。 () 4、小陈购买股票赚了 3 万元() 5、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 元。 () 6、中国的比尔盖茨:中科大 6 名学生开发我国首台“能听 会说”汉语电脑。他们得到总计 668.85 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 深挖新东方学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第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1)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 6 理性、合法性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这有利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