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自从接触了橙子学院《超级个体》专栏,古典老师便神一般地存在于我的心中。近期在京 东共读中粗略地读过《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思维很受冲击,于是又把全书精读了一 遍,下面分享结合自身谈一谈感受。 思维里的墙思维里的墙 1 1、你是安全感的奴隶吗?、你是安全感的奴隶吗? 房奴 2013 年年底,我从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每个月收入仅4000 多块钱,我便在家人的支持下 购入婚房,从此便被贴上了“房奴”的标签。在微薄的收入下,每个月需要拿出一部分来 还贷,再扣除生活开支,所剩无几,想去为自己,为职业,为梦想投资,可是心有余而余 额不足。 爱奴 感情世界中,我非常缺乏安全感,每当我有一丝不稳定的感觉,便开始担忧,害怕。怀疑 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担心是不是我的某个举动给对方造成了压力,更是害怕伴侣地突 然离开,种种这些心理让我变成了爱情的奴隶。究其原因,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了安全感 的缺失。 职业安全感奴隶 大学毕业后我便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一晃快5 年了,安逸,舒适。渐渐地,激情,理想 也渐渐被时间抹去。很多次想过换一下工作环境,想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似乎是一直处于 安全的环境中太长时间了,自己变得踌躇不前,害怕面对新的环境,害怕自己承担不起改 变引起的后果,害怕自己无法应对新的生活。于是便停下了脚步,把自己又置于这样一个 “安全”的世界中。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我们需要提升安全感来摆脱他们,古典老师给出了六招。 1、小范围地冒一冒险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3、珍爱生命,远离恐惧 4、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5、做成功日志 6、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2 2、你是感兴趣一族、你是感兴趣一族 OROR 没兴趣一族?没兴趣一族? 在职场和生活中,有些人积极主动,对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当有好的机会时,总是一 马当先;也有一些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让人感觉他没有什么爱好,做事能力也一 般。而我,可以说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健身,跑步,看剧等 等,生活比较充实。但是在职场中,我就有些被动了,对一些新事物不太感冒,当有好的 锻炼机会时,自己总是会退一步,内心说道,“谁想做谁就去做吧,反正我不想。” 内心的不自信以及勇气的缺失阻碍着我。在尝试之前,我通常会提前下结论,对可能发展 出的结果不报太大希望。然而,我并没有去想象过程能带给我什么,新的知识,新的思维 模式亦或是新的论点。 古典老师说:“生命就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 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有趣之人,去体验,去发现,去改变。 3 3、你有这样的心智模式吗?、你有这样的心智模式吗? 都说“爱哭的小孩有糖吃”,小时候,我们爱扮演弱者祈求得到长辈的格外关心,对于这 样的争宠屡试屡爽。然而当我们渐渐长大,发现父母变了,他们开始教育我们,告诉我们 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有些事情我们是不应该做的。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特别好,一直名列前茅,后来考上重点高中,和全市最 优秀的学生做同学,突然发现比我成绩好的人太多,太多。“哦,原来世界不是我想的那 样。” 其实,这些都是思维中“心智模式”在作祟。他们犹如一堵墙,阻断了我们成长,阻断了 我们接受新事物。只有把这堵墙拆掉,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自 己。 4 4、你还在复制成功学的故事?、你还在复制成功学的故事? 比尔盖茨创造了苹果公司的神话,李嘉诚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人生,马云铸就了阿里巴巴的 辉煌等等,这些成功者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相互传颂。然而,成功不可被复制,每个人 都是唯一的,这些名人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手握多少权利,这些只能理解为成功的标志。成功本身是实现人生 的真正目标,这些目标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可以是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成 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当我们离这些目标越走越近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 回顾一下生命,那些艰难的时刻你默默坚守,那些黑暗的日子你含泪前行,你正是离成功 越走越近啊! 5 5、你生活在受害者天堂吗?、你生活在受害者天堂吗? 你会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功于别人吗? 你会装作一副弱者的姿态来博取同情吗? 你会为所做的坏事找到完美的理由吗? 那么,恭喜你成功进入到受害者模式中了。 先分享个禅师与兰花的故事。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 师傅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的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 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傅会生气伤心。 师傅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 了今天生气来的。” 禅师是一名很好的自我掌控者,他掌控了自己的情绪,没有为小事而生气。做一名受害 者,只会让我们自怨自艾,满心痛苦,尽管能够推卸责任,博取同情与帮助,却让我们迷 失了方向,失去了探索生活新方向的可能。 改变,践行改变,践行 尝试尝试 有些人工作久了,即使知道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也不想换,因为至少当下还有工作经 验,熟悉的人,而换个环境,将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有些情侣分手了还纠缠不清,藕断丝 连,即使知道双方不合适,依旧因为习惯了彼此,还不能彻底分开,无非是寻求心理上的 一丝安慰。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尝试一些新的机会,去发现你职场或者生活中的“两 情相悦”和“白头偕老”,尽管尝试是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 理解理解 从小我们就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跌了跟头立马有人哄,有人抱,感染一点风寒,更 是全家总动员;上学后,家人会尽一切力量给我们安排优质的学校,氛围积极向上的班 级,有经验的教师;考上大学后,家人还要托人找关系,争取能帮子女安排个有前景的专 业;大学毕业后,又会全身心投入到给我们安排工作中去。美其名曰,家人都是为我们 好。 “父母为孩子苦心写好一场生命的剧本,仔细打磨,多方求证,打理好所有演出成功需要 的明暗规则,只等待孩子戴着面具,上场表演他们写好的剧本,等待他们在看台下的掌 声。” 很多子女都会抱怨这样的情况,说父母不尊重我们的想法,不理解我们。我是深有体会, 一方面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自己又很无奈。 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我们要停止这种抱怨,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毕竟他们 没有受过现代的教育,思维观念都不一样,他们只是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其次,对于父 母提供的建议,我们不妨去试试,毕竟他们是有生活阅历的,万一我们的想法错了呢,如 果真的不恰当,我们也多了一次经历。最后,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可以试着跟他们沟通, 把我们的想法,最好是计划告诉他们。其实,所有的父母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子 女们过的幸福,如果他们从我们自己设计的道路中能看到幸福,他们也会理解的。 行动行动 我们常常购买一本书,只是翻了几页,仿佛学到了书中的知识;我们会冲动地办健身卡, 然后只是带着还未褪去的热情去锻炼几次,便感觉自己永远不会得病一样,我们总是给自 己提供这样的心理安慰。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行动力,而不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