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 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 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 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 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 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 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部命名 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 以来, 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 显着的成效。 学校、 家庭、 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 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 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 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 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 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 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体验理念。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步发展,培养 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家庭和社区 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离退休干部、自 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社区的风土、人情;特 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物等。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 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 4、学科整合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课本中 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使知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 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区,促使学生的知识、 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 程的实际需要,将六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 3-4年级),第三学段( 5-6年级)。 (二)关于目标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家庭、社区三 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内在规律,《学校、家庭、社区三 结合实践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总目 标,并对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 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 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使各个学 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关于实践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我自理、我服务”, “我换位、我上岗”, “我学习、我拓展”三个实践领域。 “我自理、 我服务” 安排了: 服务自我、 服务同学、 服务老人、 服务社会…… “我学习、 我拓展” 安排了: 走进历史、 走近榜样、 走近洋人、 走向创新…… “我换位、我上岗”安排了: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换位,当交警、 当农民、当保洁员、当小先生、当小记者、当公德宣传员…… 为了体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 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 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 (四)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活动、评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建议,供各位老师 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课程实施建议,《标准》还提供了一些 案例,供参考。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在家庭、社区生活实践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 ·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 实际生活问题; ·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实际操作、与人交往、商品交易等各种知识与 技能; ·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 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 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 ·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 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 理解师长, 尊重长辈; ·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不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尊重劳动者,珍 惜劳动果实; ·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 乐的善心; ·体会金钱的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 ·懂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 ·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必须以 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分年段目标 (一)低年级(1-2)年级 1、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初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 力。 2、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初步感受为自己、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3、引导学生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苦与 乐。 4、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 能力。 5、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中年级(3-4年级) 1、热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会照料自己的生活,并在家人的指导下 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乐于为自己、家人、同学、社区服务,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进一步体验服务的乐趣。 3、积极参与换位、上岗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劳动实践的艰辛与快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