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话周村
在周村古大街的某个院落里,我凝望着那株紧紧攀住高墙已 染新绿的地锦,不禁惊叹于它虬枝上被风霜深刻的沧桑。原本那样纤弱的一株藤,是如何穿 越时空活成今日的不凡,让人为之注目的呢?这个问号一直在我心头盘亘,就如我反复摩挲 大街旁粗粝的石器,急切想知道“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博物馆”的桂冠,缘何会戴在周村古大 街头顶一样。 我的目光四处逡巡,努力不放过每个可能给我答案的细节。 一 说是大街,其实并不宽阔。稍大型的车开进来,是很难调头的。街面用青条石铺就,早 被路人打磨得棱角全无,可以想见当日的旱码头是怎样风光。大街两侧商幡飘扬,那些已经 深深镂进岁月的老字号牌匾们,肩并肩站着与游客相互打量。游客看着看着,时光就仿佛一 下子回溯了百年,周村开埠的胜景扑面而来。 恒祥、隆祥、谦祥益、三益堂、顺兴、瑞林祥„„公元1904 年 5 月 19 日黎明前,周村 大街上的千余家店面整夜未眠,精神却益发抖擞起来。清廷批准周村自主开埠的文件在这一 天正式生效。这是周村商业发展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庆祝仪式理所当然隆重之至了。 此刻,所有的狂欢形式都会被拿出来,并且要发挥到淋漓尽致才肯罢休。 事实上,周村商业繁茂由来已久。据考证,周村古称於陵,春秋战国时与千乘一起,都 是齐国的重要属地。两千多年前,这一带气候温润,土肥水美,这些条件之于当时的农耕社 会,可称得上风水宝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 故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 去古於陵地北不过数十里既古千乘地, 今称高青 (1948 年由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 。 那里一马平川,良田万顷,大小清河分居北南,着实滋润了这片沃土。 《青城县志》云: 迩时县西北滨河之区柳暗花明,所谓“香国春游” ,其情境大可想见。 香国春游为青城八景之一。植桑养蚕在当地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金条银条不如青城桑 条”之说。明朝浙江青田人董圭在《青城书事》中这样描绘道:沃野平平四望赊,居民无不 事桑麻。这也是周村一带桑麻产业盛行的有力佐证。 因为“宜桑麻” ,植桑养蚕、纺纱织布就成为於陵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 并且与千乘一道 为齐国经济繁荣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为后来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然而,青城自古事桑麻,却鲜有桑麻商业在此盛行的文字记录,也未见颇具规模的丝绸 交易市场遗迹, 倒是在相去不远的周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丝麻产品交易市场。 由此可以推想, 周村是大量吸纳周边地区的丝麻产品才形成如此大规模商业区的。 自先秦至汉唐,周村一直都是全国的丝织业翘楚,也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之一。到明末清初,周村大街店铺林立,百货云集,丝绸生意吸引了大量客商,人气聚集带 动其他商业、服务业发展,派生出的经营项目也包罗万象,囊括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俨然 成为“天下之货聚焉”的“旱码头” 。 各行各业在经营过程中自然分类, 街道就以主营项目命名, 丝市街、 绸市街、 银子市街、 鱼店街、油店街、水胶场、皮货市、铁器市„„ 30 多条专营街面上,日夜流淌着白花花的银 两。仅以银子市街为例,鼎盛时期,短短的街道上竟然荟萃了100 多家钱庄票号,资本总额 高达 600 万两白银,大德通、大德恒、三晋元、日升昌等闻名全国的山西票号也在其中。在 当时堪比如今美利坚的华尔街。 如今,周村大街上繁华散去,偶尔有阵喧哗,也不过是一个旅游团华丽地经过。他们毕 竟是过客,只能在脑海中想象导游的述说。但周村大街上的那些遗迹见证了往日的辉煌。茶 庄院里那株古藤记得,英美烟草公司的大鼻子蓝眼睛曾来买过祁门红茶;银子市街头那棵皂 角树记得,开埠当天脚下的鞭炮碎屑足有半尺厚;丝市街的石板记得,对面铺子的老板小时 绊在他身上哭了半天鼻子;静默在大街旁的石槽们记得,无数运货的骡马走累了在自己身旁 歇脚果腹„„ 周村大街,一直活生生地站在它们眼前啊! 二 不逛丝绸店, 等于没到周村大街。 而在众多丝绸店铺中, 有一家铺子无论如何都绕不过。 那就是曾蜚声海内外的“八大祥”之首瑞蚨祥。 与“瑞蚨祥”这个名字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搜神记》卷十三《母 子还钱》 : 南方有虫, „„又名 “青蚨” , 形似蝉而稍大, 味辛美, 可食。 生子必依草叶, 大如蚕子。 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 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 一位小导游在瑞蚨祥门前声情并茂地讲述“青蚨还钱”的掌故,引得游客啧啧称赞,并 由衷钦佩瑞蚨祥创始人孟传珊父子的精明干练。而我却心存疑虑:如今仍叱咤商海的百年老 店,难道仅仅是依靠一个吉祥的名字吗?况且, 这世上如真有“青蚨钱” ,那用其发家在我看 来是那么缺乏技术含量,近乎于“空手套白狼”了。 探求瑞蚨祥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我的目光长久地定格在孟雒川身上。 瑞蚨祥发迹于周村大街。前身是孟传珊创办的万蚨祥杂货店,后更名为瑞蚨祥,在第二 代传人孟雒川的手上大放异彩,总部迁济南,进北京,传承百多年,成为“八大祥”硕果仅 存的一个,在业界创造了不朽的商业传奇。 在顾客眼里,瑞蚨祥店员的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一个眼神,一声招呼,都透出自然的 亲昵, 绝无那种只盯你囊中黄白之物的意思。 只要进了瑞蚨祥的门, 买不买东西都一视同仁, 就算走累了进来歇歇脚也非常欢迎。上等好茶始终是热的,温度又绝不烫唇,喝一盏满口沁 香。就连商品包装,瑞蚨祥都做得精致无比,必定要打活结,便于顾客拆封。这大概就是今 人推崇的“魔鬼在于细节”罢。而这些细节正是得自孟雒川的严格管理。 不惟细节如此,孟雒川还善于教化人心。他经常告诫店员: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 之者寡,为之者急,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我想,孟雒川能用《礼记大学》教导属 下,管理企业也必怀有“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理念。事实上,孟雒川正是引此为终生经 商原则,以“儒商”形象尽领清末民初商界风骚, 成就了瑞蚨祥的今日, 博得了“东方商人” 的美誉。 因此,所谓“青蚨还钱”只不过是孟氏父子为讨个口彩罢了。如果硬要说青蚨存在,那 诚信、仁义就是孟雒川手中握着的“青蚨钱” ,有了这两样,还愁撒出手的钱飞不回来吗?况 且传说中的青蚨母子千里之外仍能感应对方,靠的也是一种骨子里的专注、用情。 山东是孔孟之乡,受诚信、仁义、中庸等儒家思想浸淫两千余年,几乎一草一木都透出 儒家理念,因此孟雒川之活学活用儒家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他就是亚圣后裔。孟雒 川在世时,曾多次赴邹城认祖归宗,却遭到孟氏宗族的拒绝。理由竟是孟雒川违背祖训、弃 读从商。 每念及此,我忍不住一声叹息:孔孟何曾言轻商?曲解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的真正含义,却误以为自己抱死了圭臬,将真正实践孔孟思想、值得本宗族骄傲的子弟 拒之门外,除却“迂腐” ,我竟再想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汇形容他们。 幸喜的是,在手持儒家火把前行的道路上,孟雒川并不孤单。同时代有“红顶商人”胡 雪岩与之遥相呼应, 现代中国有张瑞敏、 牛根生继承衣钵。 海外更有松下幸之助、 山姆 沃尔玛等引为知音。 遥想当年, 孟雒川独坐周村大街瑞蚨祥老号内, 就着昏黄的灯光品茗时, 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身影已经刻上了背后那面墙、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