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学过程解释健康和疾病,将 生物学手段当作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的医学模 式。 主要特点: 心身二元论 (body-mind dualism): 把躯体和精神割裂开来, 把生命比拟为纯生物学过程。生物还原论(biological reductionism): 把生命过程分解、 还原为简单的元素, 认为复杂的生命活动最终可以用最 简单的物理、 化学语言来解释。 单因单果的因果模式, 忽视健康与疾病过 程的复杂性。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特点。 意义和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促进了生物医学学科的 发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从整 体、 系统的角度认识人类健康和疾病为主要特点的医学模式。是美国纽约 Rochester医学院医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Goerge L.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来的 生物医学模式始于文艺复兴之后,是经验医学转向实验医学的产物。这一 时期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们认为每种疾病都不得是由一种确定的生物或理 化因素引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病因、宿主、环境三者动态平衡概念, 对现代医学的影响最大。但其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特点, “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恩格尔) 。 1977 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被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因素、环 境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及卫生服务四大因素,深刻地揭示了医学的本质 和发展规律, 从单纯的生物因素扩大到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并从医学整 体出发, 对疾病从生物、 心理、 社会三方面的情况考虑做出诊断,为医学 发展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是人们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客观反映 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是指建立在经典的西方医学基础之上尤其是细菌 论基础之上的医学模式。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该理论来解释、诊断、治疗和 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 故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把人看作单纯的生 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 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 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 无疑, 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特 别是在针对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使其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在临床 医学方面,借助细胞病理学手段对一些器质性疾病做出定性诊断,无菌操作、麻醉剂和抗菌 药物的联合应用,减轻了手术痛苦,有效地防止了伤口感染,提高了治愈率。 然而,必须同时看到这种模式受“还原论”和“心身二元论”的影响,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 限性:①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 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 会属性; ②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生物机能, 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 用;③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 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 ④思维 的形式化往往是“不是、就是”(不是病,就是健康)。因而对某些功能性或心因性疾病,无 法得出正确的解释, 更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这样就必然不能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 部本质。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但是随 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现它存在一定缺陷, 给人们的思维活动带来一些消 极影响。指出来的目的在于补充和完善它。 注重生物医学方面的诊治注重生物医学方面的诊治 生物医学模式, 只注重生物医学方面的诊治, 在其结构内没有给心理的社会的行为方面 留下诊治、思维空间,这是主要缺陷。? 生物医学模式在精神病和心因性、 功能性疾病以及原因明确, 病理变化清楚的躯体器质 性疾病不能予以科学的解释。因为,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传染病、 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症 等已经不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而心理、社会因素起很大作用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 癌症、公害病、事故和自杀、吸毒和酗酒、饮食过度、心因性疾病等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 要挑战者,对这些疾病只用生物医学模式诊断、治疗和预防, 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社会条 件改变了,相应地医学模式也必须改变,不能墨守成规。 医学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科学。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 病人,不单是一 种生物学状态,也是一种社会状态。决定人是否患病,不仅要考虑其生物学变量, 还要考虑 心理、社会状态的变量,这就要求在更广泛的联系上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1948 年世界卫 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曾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一种圆满适 宜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标志着以健康与疾病为研究中心的医学科学进入 一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生物医学模式却不能适应这个要求。? 已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改变已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改变 生物医学模式已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改变。 在近三百年中, 已经深入医务人员的思维习惯 中,在医疗实践活动中, 总是从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学特性上进行思考、认识健康、认识 疾病、进行防治;习惯地、不自觉地撇开心理、社会因素。老师这样教,学生也这样学,世 代相承,另外,由自己的医疗实践体会产生,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如果 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头脑里“生物医学模式”概念根深蒂固,在诊治疾病时,总是试图在器官、 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寻找形态上、生物化学上的变化,以确定疾病诊断,用手术、药物,理 疗等方法改变病理变化。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往往不能“自拔”。使医务人员思考范围总是局限在这个领域中,养 成了孤立地、片面地考虑问题的习惯, 临床思维,医学科学研究材料的总结,卫生管理决策 等,都是只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框架内兜圈子,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辩证法, 全面地把握事物 的辩证发展过程。 在思维方法上,具体地说,在医学思维方法上, 给医务人员传播了一种不健全的跛脚思 维模式。无论是临床思维,科研设计,还是卫生管理决策,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都是一个十 分重要的因素。 方法正确可获成功; 方法错误导致失败。 日常工作中, 由于注重生物学因素, 忽视心理、社会因素、而造成的诊治错误、工作失误,屡见不鲜。医务卫生人员和卫生管理 工作者应从根本上认识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自觉地建立正确的进步的新医学模式, 端正自 己的思维习惯。? 用静态的观点考察人体用静态的观点考察人体 生物医学模式用静态的观点考察人体,常常不符合人体实际。 常用静止不变的观点考察人体,把人体看成一架精密的“机器”。近代医学采用分门别类 的研究方法,使近代医学积累了许多新的事实,分化出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病理解剖 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等学科,这种研究方法,促进了医学科学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种形而上学的认识方式,使近代医学“只看到它们的存在,看不到它们的产生、发展 和灭亡;只看到它们的静止状态,而忘记了它们的运动。”(恩格斯语)这就妨碍了对实际 过程中多因素综合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