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行为管理读书有感
暑期粗略浏览了王辉主编的《特殊儿童行为管理》 ,从初读、重点读来了解 有关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基础知识,让我对特殊儿童行为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本 书分为三篇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理论基础;特殊 儿童行为资料的收集;特殊儿童个案研究设计;特殊儿童行为评估;特殊儿童行 为不足管理策略等。 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方向 在绪论开篇就行为与行为管理进行了阐述了, 对行为与行为管理的概念变得 可操作、具体化,方便实践,对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行为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机体在主客 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和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 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环境两者互动作 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就特殊儿童而言,行为管理则是指恰当地回应不同形式的行为,同 时恰当地管理环境, 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相关个人的压力。 也即通过一系列的方法、 策略,使其行为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社会适应功能。管理 的行为主要包括特殊儿童的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 ” 结合相关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行为可分为三类,即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 为不适当。 也能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不光 是我们的学生, 我们成人也会有一些行为问题,只是我们学生的行为问题更外显 一些。 通过对我们学生行为问题的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行为问题产生其实就是适 应与发展的问题。 “发展和适应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一个相对适应的水平上,由于个体 生理的成熟或由于环境和教育条件发生了改变, 原来的适应平衡便被打破。新的 条件和新的要求需要高一级水平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 由低一级的适 应水平向高一级的适应水平推进的过程,便是发展。个体从出生、经成熟到衰老 的整个过程中, 其生理和心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由旧质到新质, 不断运动变化着。 ” 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看似简单,但因特殊儿童个体差异和个体内差异较大, 导致同一类行为问题的表现不同,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感觉很难下手,本书中特殊 儿童行为管理的原则给了很大的启示,同时也找到了入手点,即强调行为评估与 分析;详细、明确地界定目标行为;重视调整行为的情境和行为的后果;加强行 为技能的塑造,确保行为管理的科学性。回过头去看,这个原则也是从学生的适 应与发展出发, 从最基础的去分析学生行为,明确学生发展的基线与可提高的空 间;明确学生适应的环境,从个体与外部环境共同去解决学生行为问题;重点在 于培养学生行为技能,让学生养成正常的行为。 理论是方向的指引,读懂悟透理论;方向是前进的动力,具体明确方向。 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实践 书上第二篇以特殊儿童行为资料搜集与评估为主要内容, 阐述了特殊儿童资 料的搜集、个案研究设计、行为评估,在我看来这部分是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实 践,将特殊儿童如何具体化、如何去研究,为教育教学或是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 服务。 资料的集是行为管理的一个基础工作, 即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目标行为资 料;同时,还需要将观测记录到的数据绘制成各种图表,以便研究者对行为管理 程序实施前后的行为变化情况作比较等。对特殊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必 须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才能确保所收集到的行为资料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 性。因此,行为资料的收集需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即首先必须对所要观察的行 为进行界定,其次要做好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并选择好观察、录的方法,再次 要做好观察信度的检验,最后把观察到的数据转化成直观的数据图表。这部分最 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去识别目标行为或是如何描述目标行为呢?书中这是这样 描述的:1. 目标行为的界定既有依据,又有针对性; 2.界定后的目标行为必须 是可以被观察、测量的; 3.对目标行为的界定必须使用主动动词对个体所展示的 特定 4.对目标行为的表述必须客观、具体而明确。由此可见,如果要了解个体的 内心状态对其行为的影响,就要观察各种内心状态下的具体的行为反应;可以对 具体的行为进行观测和记录,但无法对行为类别进行观测和记录。 个案研究设计是行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个案研究设计, 是随着行为改变 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渐被更多的研究者使用,他们倡导在行为改变、常规教育和 课堂成绩评估中采用个案研究法, 认为个案研究设计也可以证明实验控制和干预 的效果, 而且不需要大量被试配合参与研究。个案研究设计与其他大样本的研究 设计相比,其优点在于:个案研究设计在研究一种干预方案或多种干预方案对某 个被试或者小团体被试的效果时非常有说力;个案设计的研究结果易于解释,只 要将那些数据绘制成图表就一目了然; 个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判断何时启动干预方 案或修改预方案;在组间设计中需要仁用统计方法,而在个案设计中通常不需要 使用统计方法。 个案研究设计除了可测量行为改变的效果外,还可以测量各种教 学或指导方法的效果。 其目的就是助教师来证明实验控制和干预对一个儿童或几 个儿童的影响。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设计的核心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倒返设计(还原复制计) 、 多重基线设计、逐变标准设计。每类设计主要有三个基本阶段,即基线期、处理 期、追踪期,这个三个也可以说是三个不同的主要设计程序,主要让让设计者了 解和比较目标行为在实施处理策略前、后的变化情况;目标行为经过处理后,能 遵循设计者假设(终点行为)的方向发生变化。 行为评估是行为管理的一个基石。判断特殊儿童的行为是否有问题、是否需 要干预, 以及运用何种策略来干预以提高其社会适应性,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其进 行行为评估。 行为评估是建立在资料收集基础上的,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 的数据资料予以价值判断和功能分析的过程,其结果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行为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关信息,以帮助建立有效的干预策略。 从行为评估的过程来看, 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常规性行为评 估和功能性行为评估。常规性行为评估的目的在于判断儿童的行为是否存在问 题,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干预等,从而确定需要干预 的目标行为以及干预的方向。此评估依赖于访谈、调查表、等级评定表以及行为 观察等所获得的数据。在评估中要注意评估方法应该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而 非单一性的, 评估过程通常包括筛查性评估和诊性评估两个步骤。功能性行为评 估是一种收集行为资料并分析其行为功能的过程, 其主要是探查每项行为问题发 生的前情、 维持行为问题的后果,以便找出针对性的介入措施来解决这些行为问 题,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功能,主要包括行为评估与介入两部分。它的目的在于 通过有效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增进行为介的效果效率。 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策略 本书的第三篇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包括第六、七、八、九章,六至八章 从特殊儿童行为不足、 行为过度、 行为不适当三个维度阐述特殊儿童行为管理的 策略; 第九章从特殊儿童常见问题行为入手, 对每类行为问题从行为列举、 评估、 解决对策三个阶段讲解行为的管理技术实际应用。整个章节从理论到实践,清晰 明了,可操作性强。 针对特殊儿童行为不足管理主要是应用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