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题目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 机 ENIN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于 1946 年 在美国问世到现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的惊人,价 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 “微机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以世界信息网络普及和世界信息共享为 标志的“世界信息网络革命”的蓬勃兴起。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 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 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谁 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 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是 1961 年美国人 J。D。GALLAGHER 首先 提出来的,是一门新兴的、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 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企业中信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以便有效的管理信息,提供各类管理决策信息,辅助企业实行现代化 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它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制、预 测和辅助决策功能,具体作用如下: (1)用统一标准处理和提供信息,排除使用前后矛盾的不完整的数 据。 (2)完整、即时提供在管理及决策中需要的数据。 (3)利用指定的数据关系式分析数据,客观预测未来。 (4)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不同详细水准的报告,缩短分析和解释时 间。 (5)用最低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以便 使决策者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物资信息系统开发的意义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 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 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 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 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即时、保 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 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了管 理的信息化手段,提升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 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第二章国内外现状的研究 2.1 国外现状 计算机的发明应用,被视为人类的第三次 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一次飞跃。过去的革命最高成就就是“用机 器制造机器”,是手的延长,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做到“用机器控制 机器”,是脑的延伸。计算机是提升生产效率的主要工具及途径。在 西方国家,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64)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DP)。此阶段以单项 数据处理为主,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资管理等。 第二阶段(1964--1974)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在这期间,因 为高速度的处理机、高速度大容量的存储器与器件有了突破性进展, 使得计算机应用系统从单项应用的 EDP 发展到多功能、多层次、综合 性的应用阶段,使得 MIS 日渐成熟,具有了控制、预测、辅助和决策 的功能。 第三阶段(1974--1980)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在此阶段解决 的主要是面向高层管理,大范围的决策问题以及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 第四阶段(1980--)职能管理系统阶段(IMS)。这个阶段强调的是 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 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 据统计,当前,美国在财务会计上占有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 资管理中 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是80—90%;在 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计算机应用于经济管理的占80%;用于 科技计算的占 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 12%;由此能够看出,经济 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2.2 国内状况 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 建设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未能与信息资源的 增长同步实行。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 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 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的计算机应用 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 年开始 的,83 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所以,信息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被确立为国民经济信息的核心内容,信息数字化, 传输的网络化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别的捷径,值世界信息 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世界时,我国要迎头赶上,就必须利用 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于各类科技经济等数据库 和网络资源服务系统,以便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为物 资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 95%以上,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80 年代初开始的。起步虽晚,但发展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 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 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章物资管理工作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技术检测中心是 1991 年初成立的局属二级单位,主要负责油田地区 各单位的安全教育、工程质量、锅炉压力容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 及环境检测,井架检测等监督检测工作。供应站则负责保证检测工作 的顺利实行所需的物资正常供应工作。我单位供应站属直属四级站, 物资类别 99 大类,年吞吐量 450 万元,周转速度为 49 天,库存 30 万 元,一年以上无动态积压物资 4 万元。供应站每月要向局供应处及中 心机关上报月度库存清册,其数据都是从各种账本中收集,再统计, 最后逐级汇总再报送。当前存有的 主要问题是: 1)根据各三级单位所报材料明细逐个与 库存账本对照查阅,实行库平,即库中有其所需材料则开据料单从库 中领取,若库中无,则通知采购人员采购。库中物资种类繁多,查对 繁琐,易出错。 2)从开据发料单到每月结帐、清册都是手工操作,计算器加算盘, 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 单位配备的计算机仅局限于打字,做报表,不能开单据,计算机应有 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存有的问题,领导决定通过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使物资管 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提升其处理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也便 于动态查询,提升决策水平。 第四章解决的办法 4.1 理论支持 4.1.1 系统建设方法三原则 人类在复杂的工程技术系统如能源、交通等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为研究复杂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 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方法论,其主要原则如下: 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我们必须从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事物,从整体目标和 功能出发,准确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2)分解—协调原则。就是把复杂问题化成若干相对简单的子问题以 方便求解。若子系统的问题比较复杂,还能够再分。但在处理各类子 问题时,必须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