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4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____在中央文史馆成立____周年座谈会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摸清我县传统村落底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改善,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县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进展,一些传统村落消逝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县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是认定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摸清并记录我县传统文化家底的重要工作。 二、调查对象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 1、传统建筑风貌完整 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1/3,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 2、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 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与维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村落格局鲜亮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鲜亮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且村落整体格局保存良好。 3、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该传统村落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亮,或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形式良好,至今仍以活态延续。 三、进度安排 1、组织学习阶段(____年____月____至____月____日)组织住建局、文化局、文物局、财政局以及各乡镇政府学习讨论住建部建村【____】____号《____开展传统村落调查____通知》文件精神。同时住建局、文化局、文物局、财政局____家联合成立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传统村落调查小组,负责全县传统村落调查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2、深化调查阶段(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历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的申报材料等资料,确定需要 调查的村落。对符合条件的村,开展入村调查,并按“一村一表”的要求如实完整填写登记表,拍摄相应照片和收集有关图件。调查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具体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附件)。 3、组织上报(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整理调查成果,组织材料、装订成册上报市建设局。 四、推动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仔细学习“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充分提高对“传统村落调查”的认识,要积极向政府汇报调查工作进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调查工作。 2、积极筹资,保障经费 根据国家四部联合文件要求此次传统村落调查经费原则上由地方解决,县财政部门要筹措资金、安排专门的工作经费,用于此次调查的经费,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3、加强协调配合。 传统村落调查实施工作,是住建局、文化部、文物局、财政局四家联合办公,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门要抽调业务骨干,在工作组的领导下,共同完成此次调查任务。 五、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传统村落调查实施工作力度,顺利推动工作进展,特成立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单位:肇源县住建局 肇源县文化局 肇源县文物局 肇源县财政局 相关乡镇人民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222担任。 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方案(二) 传统文化课程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程之一。开展好传统文化课程对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对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丰富学生的人生积淀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区教研室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厚重学生的人生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培育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自觉拓展学习视野。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事、治家等各方面的经典章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育自省能力,自我批判能力,具备推断是非和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具备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能力,具备通过所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形成自觉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三、教学要求 传统文化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要正确把握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备课要求:老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基础,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1、做到学期备课。系统了解学期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科学制定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 2、做到单元和章节备课。掌握本单元和本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教学的要求和重点。 3、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焦点、盲点,并确定与学生认知特点,生活现实的结合点,通过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充分开掘,制造性地讨论和使用教材。 4、仔细讨论学生的心理渴望,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分析学生群体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5、老师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扬长避短。 6、加强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固定每单元一次在教研活动室进行 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都提前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二)上课要求:传统文化课堂共____套教材,每年级各一套。建议每课采纳____课时处理,个别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或合并课时,但不能减少课时,更不能挪用,挤占课时。课时的处理与要求: (1)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古人的世界,体会古人的情怀。 (2)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自主解决教材中的疑难。 (3)要通过范读,齐读,领读等多种方法,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