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微课《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玉溪第三小学张汝国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18、19 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 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 体纸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 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 6 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1 1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 个任 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 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 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 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 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 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 件出示) 1 1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 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观察) 2、 汇报交流, 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 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 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 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1 1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 个长 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 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 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 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 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 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 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 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1 1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 高。 三、板书设计:三、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 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 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 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棱 12 条 顶点 8 个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的形状、 大小、 位置关系及变换; 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 认识方向、 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 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1 1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让学生在看一看、 摸一摸、 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 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 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 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使学生清 楚地看到 12 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 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 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 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 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 长方体有 3 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 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 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 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 就可以了,这 样 12 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 4 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 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 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 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根据图形想象长、 宽、 高的长度分别发生变化后, 1 1 会引起长方体的形状怎样改变,既使学生认识到长、宽、高和长方体 大小的关系,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