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
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课堂作业设计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 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 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 2 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 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 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 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 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 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 数、 英教学, 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 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 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 意愿, 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 生活,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 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 意义、 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 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 素质.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 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 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 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 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9.03-9.07 始业教育1、听听声音 229.10-9.14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39.17-9.214、我们是怎样 听 到 声 音 的 ? 复 习 249.24-9.285 、 声 音 的 强 与 弱 6 、 声 音 的 高 与 低 2510.01-10.06610.08-10.12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 2710.15-10.19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810.22-10.263、测量肺 活量一天的食物 2910.29-11.02 练习课外延伸 21011.05-11.09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1111.12-11.16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12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1311.26-11.30 期中检测 21412.03-12.071、让 小车运动起来 2、 用气球驱动小车 21512.10-12.14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 力计 216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1712.24-12.286、 运动的小车练习 21812.31-1.04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191.07-1.11 复习第一 单元 220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21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221.28-2.01 测 试 1 第一单元声音单元概述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 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学生怎么学习声音呢 ?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 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 有的强?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 单元共8课时,是为4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 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 3~4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1.1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6.1.2 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6.1.3.1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 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6.1.3.2 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18.3.2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 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 第 1 课“听听声音”,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 发出来的?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 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并与同学进行描述。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 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一个地方。 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通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 是怎样接受声音的。 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 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和第 6 课“声音的高与低”,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 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 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 是可以识别的。 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 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学生可以建立起较高 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 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将进一步通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 的声音,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第 8 课“制作我的小乐器”,学生在探究了乐器发声的秘密后,自己动手制 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在这一单元,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 断发现感到骄傲。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