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某市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x流动党员“四化联动”教育管理方案》的要求,积极推动形成信息档案精准化、联系管理规范化、学习教育常态化、服务内容人性化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格局,着力解决流动党员管理“三大难题”,推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上水平、出实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建强“一个堡垒”,让流动党员“有家”。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全市在人口较密集、流动党员较多的23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党总支,并按区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成立了X个党支部。二是加强党组织日常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六个一”管理,即:建立一份《流动党员花名册》,组建一个流动党员微信群,发放一张《流动党员证》,过好一次组织生活,开展一次民主评议,进行一次服务登记,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确保流动党员活动有人抓、有人管。三是严格党费收支管理。各社区党总支对每名党员月交纳党费情况进行认真核实,统一划入社区公共账户,由社区党总支书记签字审核后上交市委组织部党费专用账户。 (二)拓展“四位一体”,让流动党员“有责”。一是推进党务公开。各社区通过设立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将党内相关信息进行公开,使流动党员随时能了解党的最新动态,同步享受到党内相关政策。二是推行承诺制。要求流动党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区组织活动,主动公开个人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提出合理诉求,主动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服务联系卡制度。为每位流动党员制作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内容的《流动党员服务联系卡》。把流动党员纳入社区重点工作和服务群众的范畴,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夯实“三个载体”,让流动党员“有学”。一是健全培训体系。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视频会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二是搭建学习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开辟了“线上课堂”模块,定期发布党建知识、党的方针政策等学习内容;在社区显著位置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利用宣传栏展示流动党员的风采和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创建宣传阵地。各社区以“共产党员之家”为中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基层党建综合体,集便民服务、综治、党建文化、学习培训等功能于一体,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搭建“三条纽带”,让流动党员“有为”。一是搭建沟通纽带,形成联动机制。针对外出流动党员人数多、分布散、情况杂的特点,在社区与流动党员所在单位之间搭建沟通纽带,采取电话沟通、网络联系、邮寄信函等方式,及时向流动党员通报社区情况、传达党组织意见,征求流动党员意见和建议,促使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二是搭建联系纽带,强化服务意识。要求流出地党组织每月至少一次向流入地党组织汇报流动党员的去向、工作、思想等情况;流入地以网格为基础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将其编入网格党支部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通过电话联系、微信交流等方式及时解决流动党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搭建帮扶纽带,促进社区建设。各社区围绕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成立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流动党员参与其中;针对因身体不便等原因无法参加集体活动的流动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开展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活动,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外出流动党员数量大。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达54万人,其中有近10万名党员分散在外地打工或经商,仅去年春节期间就有5千多名农民工返乡。这些外出流动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的近1/4. (二)组织关系接转困难。流出地党组织不重视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对接;流入地党组织对来自异地的党员认识不足,存在不愿收、不敢收和不能收的现象;对已转移党组织关系的党员跟踪管理不够到位甚至无人问津。 (三)个别支部管理松散。个别党支部班子不健全、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力;部分支部书记调离岗位后未及时选配继任书记并抓好交接手续;支部书记普遍年龄较大,知识结构老化,不懂网络技术操作应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开展工作。 (四)流动位置缺乏监督。外出流动党员由于居住地点相对分散且远离支部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缺少沟通联系,信息反馈不畅。 (五)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外出流动党员获取党组织信息渠道有限,大部分信息来源依赖于打电话查询或登录远程网站了解情况;有的党组织没有按照规定及时上传更新流动党员信息,造成信息滞后甚至缺失。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全市外出流动党员数据库,采集录入基本信息、就业情况及联系方式,并与原所在地或现就业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掌握流动情况。严格执行党员流动信息变更规定,确保流动党员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组织关系的顺利接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互联互通的全市及全国流动党员信息库,并推广手机APP软件以解决地域限制带来的沟通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二)创新服务,建立和完善外出流动党员服务机制。建立外出流动党员联络制度,确保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相互配合,提供通知、联系和服务。实施党员干部联系挂钩制度,使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干部与本地村(居)民委员会干部建立联系,通过双向选择,增强归属感。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鼓励他们在休闲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实行积分量化管理制度,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学历、职称和贡献,提供相应服务保障,并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展示指标变化,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探索定制式服务模式,满足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多样化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理论素养、政治觉悟和生产技能,通过专题讲座和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明确角色定位,增强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作用。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鼓励他们参加党组织活动,遵守法规,支持地方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发展条件,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打击违法行为,确保他们能安心投资创业。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确保流动党员找到合适的组织,落实党内生活制度,鼓励党员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