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 急危重症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急危重症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 急性创伤、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重要学科, 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 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 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 ICU 负责院内急救,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 也适用于意外事故的急救。 3、★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 紧急医疗救护。 4、院前院内急救链(急救一体化)——是指急救中心收到急危重症患者发出的呼救时,将医疗急诊措施及时送到患者 身边,立即进行迅速有效的处理,然后送到合适的急救中心或医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这个过程是由不同部门或单位 组成的 EMSS 协同完成,并且按顺序接替,环环衔接良好,称为之。 5、★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内专门为急危重患者提供的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预诊、抢救室、手术室、 急诊重症监护室等。绿色通道的救治范围为各种急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110 和 120 所送的病情较严重患者、 “五 无”人员(无姓名、无单位、无地址、无家属、无经费保证) 。 6、急诊分诊——是根据就诊患者的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及时安排 救治程序及指导专科就诊,使就诊患者尽快得到诊治。 7、★重症监护病房——简称 ICU,是集中由高素质及专业经验的医护人员,用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护理手段,对 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的就治单位。 (ICU 病房成为医院 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心。ICU 的监护救治水平、设备先进化的程度,成为体现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我国卫生部 已规定将 ICU 的建设情况作为医院等级评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 8、自动间断测压法——又称自动无创伤性测压法(ANIBPK 或 NIBP)主要采用振荡技术测定血压,充气泵可定时地使 袖套自动充气和排气,能够自动定时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率。 9、心排出量(CO)——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总量,正常人左右心室的排出量基本相等。CO 是反映心脏泵 功能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心功能、补液与药物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0、中心静脉压(CVP)——是指胸腔内上、下静脉的压力。严格地说是指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 前负荷的指标。主要适用于各种严重的创伤、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 11、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 12、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心肺复苏术, 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 如办公室、家中、 工厂等场所, 首先由最初目击者为心搏骤停患者施行的心肺复苏术。 是心肺复苏术三阶段ABCD 四步法中的最初处置— —第一个 ABCD。 13、★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又称高级生命支持,主要是在 BLS 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建立俄维持 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 14、★休克(shock)——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 乱、受损,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休克的典型的表现时神志障碍、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脉压减小、 脉搏细速、发绀及尿少等。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和组织器官低灌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休克、感染、手术灯急性损害 24 小时后,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或衰竭,不能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全身内环境稳定的临 床综合征群。 16、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炎症反应学说是 MODS 最基本的发病机制。MODS 发病过程中除感染或创伤引起 的毒素释放和组织损伤外,主要通过内源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目前把这些统称为SIRS。ACCP/SCCM 将 SIRS 定义为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的打击所致的持续高代谢、高动力循环状态以及过度炎症反应的综合征。 17、急性中毒——是由于机体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而迅速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其变化迅速,如不积极治疗, 可危机生命。 18、中暑——是指人体处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晕厥等 .- - 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又称急性致热疾患。 19、★高血压危象——是发生在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危象。是指在高血压过程中,由于某种 诱因,外周小动脉发生暂时性的强烈收缩,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可≥130mmHg,收缩压≥230mmHg,常伴有重要器 官的功能障碍或不可逆的损害。 2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血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以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21、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高深昏迷特点主要有血糖高, 血渗透压高,没有明显酮症酸中毒,因高血糖引起血浆引起血浆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二、填空二、填空& &选择选择 1、★院外急救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 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危重病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 ICU) ,接收由急诊室和 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以及继发于各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患者进行全面监 护及治疗。 3、现代急救护理学起源于19 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中的院前急救的初步阶段。 4、1955~1956 年北欧暴发流行性脊髓灰质炎。M Cara 教授组建了一个急救系统,把患者送到医院进行集中治疗,并取 得良好效果。此举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病房” 。 5、196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倡导建立EMSS。EMSS 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急救、ICU 急救三部分组成。 6、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素质要求高、涉及知识范围广、技术技能要求高。 7、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习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理论联系实际、苦练急救技术和培养管理、沟通能力。 8、急诊医疗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最初目击者、急救医护人员、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9、院前急救的工作范围:院前急救是在现场和途中进行,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伤员在运送途中的痛苦 和并发症。现场医疗和抢救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搬运和运输时院前急救的重要内容。 10、院前急救的疾病范围:春季以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居多、夏秋季以洪水灾害及各种传染病为主、冬季呼吸道疾病增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