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高效阅读记叙文写作特点材料整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 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 的诗啊! 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 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 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 不及待, 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 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 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 我悄悄走进饭厅, 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 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 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了。他进了饭厅, 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 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 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 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 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 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 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 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 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 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 详的母亲, 她常常对我说: “巴迪, 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 ” 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他总是皱着眉头, 说: “这个糟糕透了。 ”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 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 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 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 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 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 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 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选自鲁教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 解析:解析: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 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 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 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 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先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 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 “我” 对“精彩极了”的评价反应时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 评价反应时“痛哭起来” 。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 心,再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 亲鼓励的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母亲 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 心、注意、总结、提高。 (选自鲁教版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94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 万人在不到四分 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 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 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 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 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 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 “我的儿子! ” “我的女儿! ”哭 喊过后, 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 “太 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 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 你离开。 ” 这位父亲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 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 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 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 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 都是血迹。挖到第 38 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 子的声音: “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 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 我在一起! ”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 14 个同学, 都活着, 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 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 “这里有 14 个小孩, 都活着! 快来 人! ”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 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阿曼达。 ”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 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解析:解析: 文章讲述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 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没人理睬和帮助 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用了 38 小时,徒手挖掘,终于在废 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幸存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了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 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坚 定地向儿子教室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 寻找自己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 38 小时不停地挖掘,他 的儿子和另外 13 个同学终于获救。文章内容浅显,但内涵 深刻,语言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在教学中,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