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后感共7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共 7 篇) 几天, 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 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 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 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 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 通过多读、 多背, 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 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 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 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 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 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 空张百岁” 、 “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 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 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 ,顾名 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 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 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 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孟子》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 《荀子》中的“积 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 ”等 等, 都是家喻户晓, 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有的名著, 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 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 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 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 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 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 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 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 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 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 文学。 国学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国学经典读后感(2) | 返回目录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 “半部论语 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XX 年。 《论 语》当然也就稳坐了 XX 年的宝座。直至 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孔家店” 的口号, 《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遥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 ,更 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 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 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 ,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 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 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 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 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 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 、 “观棋不语 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 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斗” ,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 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 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 “小人累君子,君子 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 国不遵守 “周礼” , 闹得一团乌烟瘴气。 孔子的礼的核心是 “正名” , 即 “名不正, 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 。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 “是可忍也, 熟不可忍也?” 仁, 是孔子的道德观, 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认为, “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遵循“礼” ,这就便是“仁”了。 “仁者爱人” ,这 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 “不犯上” ,也说明孔子 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 郭 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 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 纵然, 《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 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 化,让《论语》为*制度服务。总之, 《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 甚深!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1000 字国学经典读后感(3) | 返回目录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 人文的光芒, 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 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 “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 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 哲学和艺术而 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 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 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 ,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 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 公元六世纪初, 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 擅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