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篇欧也妮·葛朗台导读
《欧也妮·葛朗台》导读《欧也妮·葛朗台》导读 一一. .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十九世纪,贵族阶级日趋衰落, ”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 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 势力。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时只选其《家庭的苦难》一章中的一部分,并且给选文定名 为《守财奴》 ,“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 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 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 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二.[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 1799年出生于巴黎西南图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从小酷爱读书, 十二、 三岁时, 从给他补习数学的艺术学院图书管理员那里借阅了大量书籍, 并把它们看 作是自己的救星: “只有读书才能使我头脑活着”, 否则“这种制度将完全摧毁了我的 生命”。通过阅读,他广泛地吸收了各种理想,学到很多知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1814年迁居巴黎。 1816年入法律学校攻读法律, 曾在诉讼代理人事务 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实习生, 目睹了围绕财产而展开的形形色色的激烈斗争, 接触 到金钱统治一切的黑暗内幕,给他很多感触。毕业后没按父母希望从事法律工作, 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1829年他发表历史小说《朱安党人》, 这是他的成名作。此后20年是他 创作的鼎盛时期,他集中精力,进行了规模宏大的《人间喜剧》的创作。 因劳累过度,巴尔扎克于1850年逝世。他的生命是短促的,但给人类留下 了丰富的遗产。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中说,他的“作品比岁月还多”。100多 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三.作品简介三.作品简介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朴素精炼的杰作。老箍桶匠葛朗台靠囤积居奇、投机 倒把,成为索漠城的首富。他刻薄吝啬,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不惜逼走因父亲破 产自杀来投靠他的侄儿, 折磨把自己的私蓄送给堂兄作盘缠的欧也妮, 并因为反对 女儿与落难公子的爱情, 把袒护女儿的妻子虐待致死。 他所有的乐趣都集中在积聚 财物上,死时留下一份偌大的家私,却无补于女儿的命运。作品塑造了葛朗台这一 典型的吝啬鬼形象, 深刻暴露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纯粹的金钱关系。 “除了快快发财 他不知道有别的幸福, 除了金钱损失也不知道有别的痛苦”。 本篇是巴尔扎克讽刺 作品中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 一。守财奴葛朗台的形象已变成财迷狂的一个丑 恶表现。金钱欲扑灭了葛朗台身 上的一切人类的感情,他既不懂爱,也不知道自己亲手毁掉了女儿的幸福,小说批 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戕害了人性,扭曲了人和人的关系,也决定着人的命 运。主人公之一的欧也妮是个重感情的姑娘,然而她的感情得不到回报,父亲的巨 额财富在她 和索漠人之间画出一条鸿沟,人们羡慕她却不爱她,她不过是贪求金 钱的人所追逐的对象。 金钱实际上成了她灾难和痛苦的根源: 父亲为了钱割断了她 和查理的来往,查理为了钱离她而去,丈夫为了钱只和她做名义上的夫妻。欧也妮 悲惨的一生是对金钱罪恶的控诉。 四.作品缩微四.作品缩微 小说的故事是以欧叶妮•格朗台的生日集会开始的,巴尔扎克这时让小说中的人物一一登 场。于是夫妻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主仆关系以及围绕着百万富翁独生女儿的婚姻问题 而在克吕旭家族和格拉珊家庭之间展开的微妙而尖锐的勾心斗角, 全都在格朗台公馆的客厅里 逐一铺示,直到不速之客格朗台家的侄少爷敲响门环, 就像一块石头忽然掉进水潭, 顿时激起 新的波澜,于是小说像多幕剧一般从第一幕转入以下几幕, 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随着剧情的 演进而发展,逐渐推向高潮,继而又走向结尾。然而纵有千变万化,人们始终活动于索缪回声 清脆的狭巷和幽暗寒伧的格朗台公馆。 环境和人,物质与精神在这里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相互 制约,彼此衬托。 《欧叶妮•格朗台》 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 有一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 她受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 如命的父亲,父女间发生激烈的冲突, 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 可是在期待中丧 失父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 事我们并不少见, 但是为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除由于巴尔扎克为情节 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行动背景外, 更由于小说作者创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既然在这里 “风俗研究”已与“哲理研究”结合,那么这些人物形象就不仅是典型化了的个人,而且还是个性 化了的典型。 据安德烈•莫洛亚考证,其实巴尔扎克只去过索缪一次,而且仅仅停留了几个小时;有人 还找出小说中的破绽,证明故事更像发生在图尔。 这些都无碍于作品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对索 缪的描写,无非是为了提供一个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所,它可以是索缪,也可以是别处,但必须 是法国在那个时代的内地社会的缩影。 同样,到索缪去寻访小说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劳的。 他们 是巴尔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内地人物的典型。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 艺术真实的信服力来自他对 观察所得的提炼和加工, 来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读者心目中获得的认同。 老格朗台的性格是 显然与守财奴的传统形象大不相同。 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啬, 虽然也爱财如命,但是仅仅热 衷于守财,连放债都舍不得。而老格朗台却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不惜掏空 自己积攒的金银。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 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 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 辟财,而他革命财也发,复辟财也发。索缪城里没有一个人不曾尝到过他的利爪的滋味,却没 有人恨他,索缪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缪的光荣。他实际上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上帝, 因为他代表了在那个社会具有无边法力的金钱。 对金钱的追逐是一种顽固的意念, 而小说想证 明的偏偏又是这种意念的破坏力量,它摧毁了个家庭。 在这个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对比十分强烈。 与老格朗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格朗台太太的圣 洁和格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 圣洁的价值观在金钱统治的社会只有遭到无情的蹂躏, 格朗台太 太临死时胸怀坦荡,因为死对她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只心疼从此抛下女儿一人在世上受苦。 在这阴暗的小天地中,欧叶妮的形象显得特别美丽明亮, 但是这颗明星注定要黯淡下去。 小说 的扉页题赠值得我们注意。 巴尔扎克把这本小说题赠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子, 并说书中女主角 的形象以她为原型。根据安德烈•莫洛亚的考证,她的真名叫玛丽-路易丝-弗朗索瓦•达米诺 瓦,出身于一个上层法官家庭,是基•杜•弗勒内依的妻子。巴尔扎克曾跟他的妹妹谈起过她, 说“她是造物主创造的最天真的女人”。一八三三年,二十四岁的弗勒内依夫人腹中怀着巴尔扎 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