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第一次作业 1.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判断) 对 2. 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都是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判断) 对 3. 记忆(名词解释) 记忆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4. 学习(名词解释) 学习,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5.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简答) 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 它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儿童思维的发 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 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借助思维活动,儿 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种概念、理论,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知识体系, 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起感觉和知觉等,思维发生较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 的不同阶段, 儿童的思维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 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 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而 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 点。 (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重要方面。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只有形成了某 种概念, 才能用它进行抽象、 概括、 判断和推理, 用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另一方面, 儿童掌握概念和理解概念又是以原有认知水平,特别是以思维水平为基础的。 儿童概念的发展水平是教材和教法制定的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只有按照儿童概念发展 的规律传授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刘范等对 7~12 岁小学儿童认数、数序与系列、数的组成、运算和应用等四方面的研究发 现: 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表现出四种水平。 小学 6~8 岁儿童已由利用实物运算过渡到抽象的 数的运算; 经过学习, 形成数群概念, 逐步掌握三、 四位数的初步概念系统。 在这个范围内, 能比较数的大小,认识数的相邻关系。 数词和标志同一数量的图形之间建立了联系, 可以互 相转换,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题。大约 9~12 岁即小学 3~6 年级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系 统。此时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发展, 儿童可以通过推理掌握更大的数, 在一定的范围内 正确运用归纳和演绎的形式进行推理, 能解决条件较隐蔽、内容较复杂的应用题,能逐步认 识三维空间图形。他们也发现,概念的发展水平明显受任务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 有时会 显示出不同步现象。 稳定性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小学阶段,儿童各种概念的发展已趋于稳定。 皮 亚杰把这种认知发展的稳定性称为“守恒”,即儿童在认识事物时,不像幼儿那样容易受事 物表面现象的变化所左右, 能稳定地掌握事物的有关属性。 比如,皮亚杰在一个数量守恒实 验中,将八粒钮扣直接排在另一排八粒钮扣之上, 这样两排钮扣的长度相等, 儿童同意这两 排钮扣同样多。但如果把一排钮扣排得靠近些,使这一排短一些,幼儿(前运算阶段)就可 能说较长的一排钮扣多。而小学儿童(具体运演阶段)知道钮扣的重新排列并不改变他们的 数目。在小学阶段,儿童已能达到数的守恒(6~9 岁),长度守恒(6~8 岁),液体守恒 (6~8 岁半),面积守恒 (8~10 岁),重量守恒 (9~10 岁)和容积守恒(11~12 岁), 等等。达到守恒是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主要成就。 更多试题及答案+扣二九七九一三九六八四 儿童为什么能达到守恒?皮亚杰认为, 这是因为儿童能够进行可逆的心理运算。 可逆性是儿 童思维发展的另一个指标。 可逆性包括逆向性和互反性。 逆向性如 M 加上 A 为 N, N 减 去 A 回到 M,减是增的逆向。 互反性如 AB,它的互反为 BA。 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不可逆 的。 比如在一个实验中, 当实验人员要求儿童以填空的方式按时间先后顺序组成时间系列时, 幼儿只能理解时序的相对固定性,如春、夏、秋、冬的顺序。但如果实验人员把代表冬天的 图片放在前面,令儿童在代表冬天的图片后面填上合适的图片时, 幼儿会感到困惑。他们会 把代表冬天的图片移到后面, 而摆上春天的图片, 表现出只能“顺向”思考问题而不能“逆向” 思考问题的特点。而到了小学阶段,儿童不仅能理解时序的相对固定性, 也能理解时序的相 对可变性了,有了可逆性思维。 (四)已能初步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能监控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与策略, 即对认知的认知,是发展得较迟的一种能力, 称其为元 认知能力。元认知已成为认知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 幼儿的元认知能力还刚刚萌芽, 而 到了小学阶段,儿童的这种能力已有所发展。 在解决问题之后,如果你要求儿童报告其解决 问题的过程和采用的方法, 他们已能回答问题。 但如果要求儿童详细描述自己解题的过程和 策略时,他们还会感到困难。 6.简述桑代克学习律。(简答) 桑代克学习律是指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而提出的支配刺激-反应 (S-R)联结建立过程的规律,包括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三大主律。多式反应原则、定 势原则、优势原则、同化原则和联想交替原则五条副律。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即联结。 学习是经过自发的“尝试与错误” (试误)过程,形成一定的联结。 人类学习虽较动物复杂, 但上述规律也基本适用 7.试述罗斯杰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论述)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1、人 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 2、 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 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3、 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 学习 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8.试分析小学儿童的认知差异。 (论述)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 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 知事物的各部分, 并能 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 久,且常与 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 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 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 来越小,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 主要形式过渡, 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 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 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 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 他们的情感更为稳 定,自 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 学生的身体各器官、 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 他们精力旺盛、 活泼好动, 但同时因为他们 的自制力还不强, 意志力较差, 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 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 在完成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