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样本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样本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样本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 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 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 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 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 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 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 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 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 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 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 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 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 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 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 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 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 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 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 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 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 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 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 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 “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 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 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 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 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 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 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 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 ,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 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 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 (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 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 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 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 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 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 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 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 (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 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 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 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 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 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 有关培训,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 熟悉、 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 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 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 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 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 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 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 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 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 方式进行, 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 经济类活动如 “政策宣传” 、 “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 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 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 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 艺社团、 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 开设 “理想、 人生” 、 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 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 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 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 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 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 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 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 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 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 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 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 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 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 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 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 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 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 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 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 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 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 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 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 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 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 “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 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 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 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