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文档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过去的精英化教学方式, 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 高。而实行分层化教学方式是有效实现以上目标的途径,教师不 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分层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更要通 过课后的分层作业以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 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一、循循思考――“单一化、一刀切”的现状呼唤“分层作 业” 1.当前初中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作业是课堂的必要延伸, 对于学生检验课堂听课、 巩固新知、 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业能使学 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现,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加深理解。在做作 业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培养数学思维。恰 当的作业, 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检验、 自我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 深化知识、迁移知识,还有利于实现师生间的交流,反馈课堂教 学的效果,以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然而,在当前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单一化、一刀切》的 情况,一个班甚至是几个班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忽视了学生 的个体差异,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这样的作业往往造成 “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情况。这样就必然出现抄作业、 不交作业,或是作业雷同、作业潦草等现象。对于优生,太多的 时间花在简单的重复性作业上,必然会减少他们自主学习的时 间;对于学困生,由于作业过难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 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克服以上矛盾,实施分层作业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 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分析,设计分层次的作业,尊重学生的学习 需要,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作业获得必要 的提高。这样,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使学生从繁重的 作业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展个性,又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 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这样的作业,也有利于 教师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分层作业”是对“个性差异”的尊重。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一般具有两方面功能:一是 对学生的角度, 具有消化、 巩固和发展新知的作用; 二是对教师, 具有检验课堂教学的作用。 传统的作业在实现这两方面功能上具 有明显的缺陷,它是将学生看做毫无区别的一个群体来看待,以 一种标准来培养。作业布置具有封闭性,那必然是以牺牲大部分 学生为代价来培养少数的精英学生,这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 展”的新课程理念是不相符的。 这样的作业也不利于教师获得对 课堂教学的全面反馈, 无法帮助教师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 学。这样的作业必然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抄袭作业等现象,使学 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低下。 而分层作业,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将学生按其 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等分成几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 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来看待, 承认每个学生都存在认知差异, 是真正将学生当做教学过程中的 主体来看待,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个体在现有基 础上的发展。分层作业的布置由于从不同个体的特点出发,使大 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得到”, 从而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 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魏书生先生说过:每一个 同学都是一个宏观的世界。在作业布置中,只有最大限度地让每 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 而使学生走向成功。 二、孜孜实践――探寻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1.根据差异,分类建组。 在分层教学中, 一般将学生分成三层是比较合理也是比较经 济的选择。第一类学生是指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学习 自觉性欠缺的学困生。第二类学生是处于中间阶段,基础较好, 理解能力较强,但学习不够刻苦,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成绩波 动大的学生。第三类学生是指学习基础扎实,自我学习能力强, 学习兴趣浓厚的优生。 学生分类的依据可以是学校组织的知识能力水平测试, 将学 生分成上中下三层。但在学生分类建组时,要注意尊重学生,要 给予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反 面的效果。在学生分类时还必须注意应该从本学科(即数学)的 角度,承认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同时 教师还要坚持“学生是发展的个体”的理念, 防止在分组上的固 定模式,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上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学生的分组, 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针对差异,设计作业。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 据课堂教学反馈及作业反馈情况,精心设计每次作业,提高作业 的针对性。在分层作业的安排上,我们一般是将作业分成必做题 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此类题目主要是起到 巩固新知的作用;选做题分成三个档次,不同类的学生选做不同 档次的作业。 第一档:面向学困生,设置的作业以课堂中例题有关的基本 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练习,目的是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档:对基础题进行适当的变题或综合,以培养学生一定 的数学思维能力。此档次作业面向的是多数学生,是一个班级的 主体部分,所以对作业设置的要求是最高的,能满足大多数学生 的需要,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 第三档:此类题目属于提高性的练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灵活性。此类题目面向优生,在完成第二档作业的基础上,尚有 余力的同学作为兴趣题,在题量上一般以一道题为限。 如,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时,我给学生布置了 以下的分层作业: 打印一本书稿,A、B、C、D 四人如果独自打字,则A 需 24h 完成,B 需 20h 完成,C 需 16h 完成,D 需 12h 完成。问: (1)假如 A、B、C、D 同时打字,则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2)假如 A、B、C、D 四人依次轮流打字,每次每人打 1h, 则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3)在题(2)中,若想通过调整 A、B、C、D 四人顺序的 方法,使本项任务提早半小时完成,那么需要怎样调整? 以上题目分成三个档次,避免了作业布置上的一刀切现象, 每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这样的题目,在三个档次上 具有了梯度性,每类学生都有完成作业的可能,提高了做作业的 兴趣。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提高不同类学生的学习信心,防 止部分学困生看到大题目就不敢做的情况。 3.体现发展,分层评价。 作业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劳动的一种肯定, 而且是教师进行教 学调整的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重要环 节。教师在作业评价上要体现激励性、发展性。 (1)评价符号多元化 对作业认真、细心的作业可以评价为“A”,对作业存在稍 许欠缺的可以评价为“B”,对作业比较粗糙的可以评价为“加 油啊”。对能够进行一题多解、有创新的作业评价为“OK”等。 而对于学生有进步的,可以给予“你好棒”等,激励学生。通过 不同的作业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2)给学困生“保暖” 在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教育环境中,考试成绩始终是 评价的重要砝码。但是,从激励学困生的目的出发,我们在作业 评价上,更加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