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
精品文档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一、常见症候要点: 常见症候要点: (一) 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 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 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 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 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 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 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 瘀证同见)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 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 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 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神疲乏力,面色苍黄, 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 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 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 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 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 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 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 脉沉细无力。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 : 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黧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 嗜睡,或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 大便时干时稀,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皮 肤瘙痒爪甲色淡, 舌体胖大, 暗淡有齿痕, 舌苔黄腻, 或白腻, 或灰腻, 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二、二、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症候施护症候施护 (一)浮肿(水肿) 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尿的颜色、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准确记录 24h 出入水量,每日测量体重1 次,水肿消退后每周测量体重一次,腹水病人需每天测腹围 1 次,并做好记录。 2.观察病人皮肤的肤温、颜色及有无红肿、破损、搔痒、化脓等情况。加强卧床患者的皮 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有无发红、变瘀等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每2h 更换体 位,按摩受压部位,避免推、拖、拉动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水 垫。四肢水肿严重者, 应予软枕适当抬高。 阴囊水肿严重者, 可予吊带托起。 已形成压疮者, 按压疮的常规护理。 . 精品文档 3.水肿明显伴低蛋白血症时应卧床休息, 水肿严重伴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恢复期可适当 活动。 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控制在 3g 内,饮水量控制在 前一天尿量加 500ml 为宜。 5.指导生活自理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服宜宽松,以棉质为佳。定期测量 体重。 6.肢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补肾活血的汤剂沐足 (由红花、 桂枝、 毛冬青、 当归等药物组成) 。 7.遵医嘱使用利尿药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利尿剂时注意 有无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二)神疲乏力(与贫血、大量蛋白尿有关) 1.起居有常,注意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劳累。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病 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 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 骨。 4.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 功能。 (三)肢体麻木、疼痛、肢冷 1.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食疗方:洋葱烧黄鳝。 2.遵医嘱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 3.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涌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足 等穴位。 6.遵医嘱给予药熨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活血。 (四)皮肤瘙痒 1.嘱患者避免搔抓、摩擦皮肤或热水烫洗,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溃破和感染。 2.指导患者保持 皮肤清洁,秋冬季洗浴宜每周2 次,浴水温度37℃~40℃,选择中性护肤皂,忌用刺激性强 的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 3.嘱患者选择穿棉质内衣,勤修剪指(趾)甲。 4.瘙痒甚者,遵医嘱给予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 黄柏、白花蛇草、连翘等煎汤外洗, 亦可涂尿素乳膏防止皮肤干燥。 5.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忌饮酒,少喝咖啡和浓茶。 6.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 (五)咽干口渴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 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 三焦等。 (六)腰膝酸软 1.适当食用枸杞、黑豆等固肾之品。食疗方:韭菜炒虾仁,山药芡实瘦肉饮。 . 精品文档 2.操练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 3.指导患者按摩腰背部及气海、关元穴、涌泉穴。艾灸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肾、胰 等穴位。 5.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七)大便时干时稀 1.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外用或中药灌肠。 指导患者 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便溏者注意观察大便的量、色、质、次数。便后清洁肛周,防止肛周感染。 3.遵医嘱给予 穴位贴敷。 (八)视物模糊 1.注意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底,减少阅读、看电视及使用电脑,宜闭目养神,饮用菊花茶 或银杞明目汤等。 2.按摩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位以辅助通络明目。 3.遵医嘱予珍珠明目液滴眼或中药眼部 雾化以改善症状。 4.评估跌倒高危因素,落实防跌倒措施。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