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蕴涵的把握汇总
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情感蕴含的把握浅谈中学语文教材中情感蕴含的把握 【摘摘要要】文学是作家情感的产物, 在其中蕴含了作家凝聚在他拟定的审美形象的主体态度中, 读者的接受是它价值的体现。 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 也是各种文化知识载体, 其中蕴 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文学的范本, 又是 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素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类在与 外界事物的接触过程中,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可以说, 情感已融入人类社会生活,而且赋予生活 以特有的情趣和微妙的色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更注重语文情感的注入,它蕴含了人文、民族、 亲 情、乡愁等方面的情感因素。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发展、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的情感特点、 以及对中学教材 中情感蕴涵的挖掘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关键词】 情感教育发展与探索特点分析方法与途径 文学从作者的角度去看,它是作者以一种久经存储后的一次宣泄,文学是作家情感的 产物,在其中蕴含了作家凝聚在他拟定的审美形象的主体态度之中,而这必定是对生活的 理解,必定是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因此,它不得不注意读者这一接受对象,体现了作者 的创作意图。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中这种体现尤为突出,它更注重语文情感的注入。情感 作为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之一,与人的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 层面,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具 有一定的引导、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自孔孟文化开始,人 们都很重视情感教育,很多学者和教师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在此,我试图从语文情感教育 及语文情感存在的特点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情感教育发展探索一、情感教育发展探索 (一)孔孟时代,情感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古代由于滞存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极力鄙薄科学技术的理论与应用而更多注重情感,意志 等因素。所以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哲学思想更多的集中于对道德的阐述,其中心是 善而不是真的。因此,从总体上,我国古代的教育与理论教育是相对和谐的,从某种程度 1 上还会更加重视情感教育。从《论语》 《学记》等孔孟学派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论语》名篇中的情感教育思想,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孔子认为学习活动本身就 是一件快乐的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就表明了孔子这种思想。其次是孔子认 为积极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动力,能促进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就说明这种思想。其三,孔子指出教师要做到乐教、善教,这 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乐学,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学生调整心态 达到“乐学”境界。而《学记》这一教育论著,它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启发教 学。其主要思想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这可以说是情感 教育的源头了。 (二)王国维首先引进了西方美育,把情感教育又推向了新的台阶。历史的车轮驶入 近现代社会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刺激和救亡图存的需要,我国古代教育宁静和谐的状态 被彻底打破了。情感教育逐渐被遗忘,而形成了“以传授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 实践能力为唯一目的唯理智主义教育” , “戊戌变法”之后,有识之士也开始了中西文化的 情感方向的不同之分析和比较。在教育思想上王国维首先引进西方美育,情感教育,他在 1904 年发表了题为《论叔本化之哲学及共教育学说》阐述,了他的情感教育观点,他不仅 在理论上推广西方美育情感教育思想,在实践上他对中小学教师的美育十分关心。后来, 蔡元培等人把美育,情感教育推进了一步,蔡元培说: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 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的薄弱,要转弱而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 ” (三)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对情感教育是很有启迪的。他指 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就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所以他倡导“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解放思想,把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撕下来;解放儿童双手,使之 有动手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解放儿童的嘴,使之有言论尤其是发问的自由;解放 儿童的时间,使之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做一点为其乐于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之接触自然和社会,扩大眼界,丰富知识;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够观察,看清事实。 这些都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助于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中有许多是关于情感教育的思想。“一切为了儿 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 [2]是陈鹤琴一生的教育信条。他主张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 当让儿童自己去做;应当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主张多让儿童自己去实验,去思索, 去追求结果。他认为,儿童只有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世界,丰富他 们的经验,这样才能够培养儿童的思维力与创造精神。 2 二、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中情感存在的特点二、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中情感存在的特点 (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也得到了更 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养,培养人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而情感作为 人的素质在心里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之一,与人的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 面,所以人们逐渐认识情感的重要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类在与外界事物的接 触过程中,总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它赋予生活以特有的情趣和微妙的色彩。正如美国 诺尔曼·丹森据说: “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的。缺乏道 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 ” [3]因此,中学教材的编委们在编写 教材时也特别选入了有关情感教育方面的内容,其中蕴含了民族、亲情、人文、乡愁等诸 多情感因素。 (二)人文知识是文学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 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处社会、政治、历史、 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结合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人文知识和信息。如《鹤群》中鹤的遭遇希难的时刻,凭借与 生俱来的生命属性,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战胜了壮勇剽悍的苍鹰。在此,它注重对人生 价值观的暗视。 (三)亲情感流露相对来说就显得惬意些,少了几分沉重,几分沧桑。它更注重的只 是当下的一种激越的效果。当然这种情感里无不包容着思想。从主观思想看不能包含作者 自己的认识,但客观上却包含着作品形象中自己的意义,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都是 思想的结晶。 ”这里同样展现出来。 (四)思乡情结对于爱国民族方面来说未免有些狭隘了,但在这种细致的对比中更能 激发学生的应该是一种价值取向。以小见大,乡情的激发就会产生对爱国情操的熏陶。爱 大家是以爱小家为前提的。 总之,通过语文教材中所体现出作者的各种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深入分 析,教师让学生讲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将会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