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及其作用
近年来, 我校大力培育创新群体和优势领域, 坚持走产学研合作道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资本为纽带,紧密依靠项目作为 载体实现了我校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共生互动的“官、产、 学、研、金”的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 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组织工程和中医药、天然药物等领域的亮点、 聚集点和制高点,初步实现了成果转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进行产学 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一、以原始创新为主线,拉动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 我校与“泛珠地区”科技战略联盟的建立 “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基因工程菌开发与应用”是我校生命科学技术 学院姚冬生教授历经 13 年所完成的国家“863 计划”的重要研究成果, 具 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为我国源头自主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006 年课题 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并分离到黄曲霉毒素解毒酶, 申请国际发 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 7 项,并获国际 PCT 专利;2005 年开始,该项 目产业化进程日趋成熟, 2006年4月广州康采恩医药有限公司投资2500 万元与暨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及技术发明人共同组建广州科仁生物工 程有限公司,开发重组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系列产品。 我校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成立于 2003 年 6 月,是由我国名天然 药物化学家姚新生院士任所长、我校投资 1000 万建立的,研究所拥有 一流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试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独立拥有 400 MHz FT-NMR 核磁共振波谱仪、LC-MS 液相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 谱仪、旋光测定仪、显微熔点测定仪和十二套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理 化分析测试设备等。该研究所的仪器和设备为满足中药提取分离、结构 鉴定、质量检测及活性测试等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经过四 年的运作, 研究人员先后成功地研究和开发出银杏叶粉针、 线麻注射液、 匙羹藤总皂苷胶囊等多种新药,申请发明专利 40 余项(其中 12 项已授 权)。该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大师级人物的指导,已为我校培养了 第一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第一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 时,还吸引了国内外优秀学者来该所研究学习。 我校利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机电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参 加“泛珠地区”中药及天然药物等产业的成果推介会,为提高该地区科技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贡献,并促进了我校与“泛珠地区”科技战略联盟 的建立。2006 年 10 月,我校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与广东罗浮药谷有 限公司, 共同开展可可茶产业化工作。 在暨南大学建立可可茶研究中心, 开展可可茶的成分、药效及应用研究;在惠州市南昆山、罗浮山建立可 可茶种植基地开展种苗、种植研究,使可可茶研究工作真正产业化、规 模化。2007 年 3 月,广东省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与福建 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共同建设“福建三明-暨南生物医药技术中 心”协议,该中心将依托我校先进的生物医药研究开发设备与生物医药 创新科技人才团队,为三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优惠的科技 服务。该中心的成立将建设三明市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认 证、咨询、检测、试制、攻关、市场开拓等服务,对于促进三明市乃至 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运作和快速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知识产权的资本运作,以社会资金为牵引,促进科技成果 转化,做大做强我校优势领域 通过知识产权的资本运作,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呈多样化模式,有效 地强化了我校科研为社会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目前我校与国内 多家大型上市公司、中试基地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合作企业遍布上海、 长春、通化、青岛、南海、宁夏、珠海、深圳、广州等地。 2000 年 5 月,由暨南大学、广州医药集团、华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创立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125 万元,我校以专利技术投 入,占股权的 20%,项目负责人以占股权的 12%。公司成立以后,广州 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注入资金 350 万元,加快了公司的发展,截止 到 2006 年 12 月,公司由创办初期的 6 项专利,发展成为血液透析机项 目的研究产生申请系列专利 21 项,其中授权专利 12 项,实现了血液透 析机研究的跨越式发展。该系列产品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 评选为 2003 年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2002 年 JH2000 血泵获国家 药监局三类试产证, 2003 年 5 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市场 准入证书,这是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血液透析装置,目 前正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产品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泰国、印尼、马 来西亚等国家,2006 年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项目学科群管理,强化了我校的优势领域,大大促进了科研基地的 建设,通过承担政府一批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以共建开发基地、共同研 制开发等多种形式, 拉动了研发平台的建设, 对加快我校科技产业发展, 实现科研和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 1992 年,我校生物工程研究所,就与企业开展合作,是我国较早建立的生物 医药工程中试基地,为学校生物医药、基因工程研究的蓬勃发展打下了 基础。目前,该中试基地已在“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 上组建发展成为“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致力于基因工 程创新药物和关键工艺技术的工程化研发, 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创新药 物品种和技术支持,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三、努力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与合作企业相互信任、互动合作是 项目成功转化的关键 高校从事研发人员大多缺乏市场意识,我们在审查签订合作合同 时, 常常会发现研发人员与企业合作过程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我们以“对 价理论”为原则,引导科研人员与企业开展互利合作。企业不同的发展 阶段,利润投入研发的比例不同,与研发机构的合作方式也不同,宽松 地合作环境,多样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激发合作的火花。目前我校产学 合作模式有:专利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科技工业园区、企 业孵化器等模式。 1、专利技术转让模式是指我校将所拥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 专利实施许可或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权等有偿的转让给合作方 (企业)的产学研创新活动模式。如,我校利用动物油脂清洁生产生物 柴油项目的转让就是采用专利实施许可的方式进行合作的。 2、合作开发模式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并需要尽快解决的 技术难题,或者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产生的问题,这类产学研合作是 由企业主动上门来寻求技术的合作。如,我校高温食品中丙稀酰胺控制 技术的研究,就是由于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膳食中,特别是高碳水化 合物和低蛋白的植物型食物容易在高温烹调或高温加热过程中形成丙 稀酰胺,广东地区的某食品企业为了占领行业先机,主动来我校寻求技 术支持。 3、共建实体模式是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一个以偏重于新技 术产品生产经营为主的子公司,或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开发机 构、研究开发中心、中试基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企业与 高校结合度高,风险和利益共享,有利于企业在行业中保持长久技术领 先地位。如,2006 年 4 月,我校与广州康采恩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