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阅读 第 1 页最后一段) 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 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 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 1、2 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 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 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 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 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 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 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 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 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 变化的依据)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或分子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 油挥发 、 电灯发光, 工业制氧气, 吸附色素,分馏石油,汽 油去油污,冰雪融化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食物 腐烂,动植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 氧化,燃烧,乳化作用。 (爆炸不一定 是化学变化) 相互关系 (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 化学变化) 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 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 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导热性、吸附性等。 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 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 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 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注释: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易” “能” “会” “可以” 。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 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 12 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 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 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 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 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 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 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 (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 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二)实验现象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 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 (如生日蜡烛) ,形状也因需 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 ,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 内焰、焰心) 。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 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 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 1 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3:.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 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 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 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 14 页) 要点: 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气体。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 气越多。 (3)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 .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 1:如第 14 页图 1-13 至 15,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 2: 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 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 象 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 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 论 CO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证明 空气中 CO2 含量少。 步骤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 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步骤 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 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现象 有水蒸气 无现象 结论 呼出时有较多水蒸气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探究步骤 1、 提出假设 2、 设计实验 3、 完成实验 4、 分析试验结果 5、 得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应关注 1、物质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 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 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3 课时) 一、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 分 类 名 称 图形 主要用途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