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水闸的详细知识点,推荐文档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蓄水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上游取水或通航的需要。 开启闸门,可以泄洪、排涝、冲沙、取水或根据下游用水的需要调节流量。水闸在水利 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多建于河道、渠系、 水库、湖泊及滨海地区 水闸,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可分为: 节制闸、 进水闸、 冲沙闸、分洪闸、 挡潮闸、排水闸等。按闸室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开敞式、胸墙式和涵洞式(图1) 。开 敞式水闸当闸门全开时过闸水流通畅,适用于有泄洪、排冰、过木或排漂浮物等任务要 求的水闸,节制闸、分洪闸常用这种形式。胸墙式水闸和涵洞式水闸,适用于闸上水位 变幅较大或挡水位高于闸孔设计水位, 即闸的孔径按低水位通过设计流量进行设计的情 况。胸墙式的闸室结构与开敞式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闸门和工作桥的高度或为控制下泄 单宽流量而设胸墙代替部分闸门挡水,挡潮闸、进水闸、泄水闸常用这种形式。如中国 葛洲坝泄水闸采用 12m×12m 活动平板门胸墙,其下为 12m×12m 弧形工作门,以适应必 要时宣泄大流量的需要。涵洞式水闸多用于穿堤引(排)水,闸室结构为封闭的涵洞,在 进口或出口设闸门,洞顶填土与闸两侧堤顶平接即可作为路基而不需另设交通桥,排水 闸多用这种形式 (1)节制闸: 调节上游水位,控制下泄流量的闸。 (天然河道的节制闸称为拦河闸。渠道的节 制闸利用闸门启闭,调节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以满足向下一级渠道分水或控制、截断 水流的需要。节制闸常建在分水闸、泄水闸的稍下游,以利分水和泄水;或建在渡槽、 倒虹吸管等的稍上游,以利控制输水流量和事故检修;并尽量与桥梁、跌水、陡坡等结 合,以取得经济效益。渠系节制闸的过水宽度要与上、下游渠道宽度相适应,以利于连 接。当采用轮灌时,节制闸上、下游渠道的设计流量相同,下游水位即为与设计流量相 应的渠水位;当采用续灌时,节制闸上下游设计流量不同, 水位需取相应流量的渠水位, 但下游水位需计及下一级节制闸壅水的影响。渠道节制闸多用开敞式,闸槛高程宜与渠 底相平,采用平底宽顶堰,闸下消能防冲工程都比较简单,始流状态可依靠护坦上置的 消力墩扩散水流,撞击消能。上下游翼墙力求平顺,常采用扭曲面过渡,以减少水头损 失。在平原圩区的河渠上,在短距离内设置两个节制闸,俗称套闸,分级挡水,可起简 易船闸的作用,既可解决好内外的交通运输,又可起到防洪排涝和控制水位的作用。) (2)进水闸: 建在渠首,从河道、水库、湖泊引水并控制进水流量的水闸。 (3)冲沙闸: 利用河道或渠道水流冲排上游河段、渠系或上、下引航道内沉积的泥沙的水闸。 又称“冲刷闸”、“排沙闸”。利用河(渠)道水流冲排上游河段或渠系沉积的泥沙的水闸。又称 排沙闸。建于多沙河流上的水利枢纽,为排除进水闸或节制闸前淤积的泥沙,常设冲沙闸, 以利引水冲沙。 冲沙闸一般布置于紧靠进水闸一侧的河道上, 其轴线与进水闸的轴线成正交 或斜交,斜夹角有时不大,与拦河闸(坝)并排横跨河道布置(见图) 。在冲沙闸与节制闸 (坝)接头处的上游设置导墙,导墙与冲沙闸上游一段河槽,形成沉沙槽。开启闸门,可将沉 积在闸前的泥沙排至下游河道。 洪水期,可利用冲沙闸兼泄部分洪水。 也有将冲沙闸布置于 进水闸的下方,用以正面冲沙。为减少泥沙进入引水渠, 冲沙闸底槛高程要比进水闸底槛高 程低一些。建于渠系上的冲沙闸, 一般设于引水渠末端靠河侧, 以便冲走引水渠中沉积的泥 沙。对兼有泄洪任务的冲沙闸,一般采用开敞式。当闸上水位变幅较大,闸室较高时,为减 少闸门高度,也可采用胸墙式。 冲沙闸的运用,有连续冲沙和定期冲沙两种方式。 当河道来 水充足时,可同时开启进水闸和冲沙闸, 将含沙量少的表层水引入渠道, 含沙量多的底层水 可经冲沙闸排至下游河道; 当来水量不足时,可只开启进水闸引水, 停止引水时再开冲沙闸 排沙。为保证能冲走沉积的泥沙,过闸流速应大于泥沙的起动流速。 (4)分洪闸: 建于河道一侧蓄洪区或分洪道的首部,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闸。 (5)挡潮闸: 建于河口地段,涨潮时关闸,防止海水倒灌,退潮时开闸泄水,具有双向挡水的 特点。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 水闸,其重要性与防洪(挡潮)堤是一样的,有的防洪 (挡潮)堤上的水闸即使规模不大,但一旦失事,其严重后果与防洪(挡潮)堤失事一 样,且较难修复因此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级别只能高于或至少等于防洪(挡潮)堤 的级别,而绝不能低于防洪(挡潮)堤的级别。 闸室一般采用胸墙式。当兼有泄水和通航任务时,宜采用开敞式。由于潮汐影 响,闸门上承受强烈的涌潮冲击力,故宜采用平面闸门 。为尽量减少河道的进潮量和 淤积量,挡潮闸宜建于海岸稳定的河口附近。因滨海一带地基多为粉、细沙或淤泥质 粘性土,地基承载力小、压缩性大、抗冲能力低、抗滑性能差、遇到地震容易液化等, 为保证闸室和闸基的稳定,防止地基产生较大沉陷或不均匀沉陷而影响闸室结构安 全,挡潮闸一般采用轻型结构,并适当延长底板及铺盖的长度。对松软地基,需进行 加固处理。由于挡潮闸的闸下水位受潮汐影响,闸的孔径需按过闸水流为非恒定流计 算确定。大型挡潮闸的水力设计,应做水力模型试验 验证。挡潮闸下游比较普遍存在 淤积问题,由于沿海各地的潮汐类型及其挟沙能力,与河道的来水量及含沙量等各不 相同,造成河口及海岸的淤积变化也不一样,情况较为复杂 ,应充分考虑采取妥善措施 解决闸下淤积问题。例如可将挡潮闸建于紧靠海口处,或在水源比较充裕的地区,利 用清水定期冲淤,以及必要时采用机械清淤等办法。 (6)排水闸: 排水闸是用以排泄洪涝渍等多余水量的水闸。常建于排水渠末端的江河沿岸 堤防上。当江河水位上涨时,关闭闸门,可防外水倒灌;退落时,打开闸门,排除内 涝渍水。当洼地内农田有蓄水灌溉要求时,也可关门蓄水或从江河引水。排水闸具有 双向挡水和双向过流的特点,且堤内外水位差和变幅都较大,故多采用涵洞式或胸墙 式。为及时将渍水降至最低水位,充分发挥排水效益 ,排水闸宜设在地势低洼、排水通 畅处。排水闸的工作闸门和消能防冲设施,一般布置在靠江河一侧。 具有双向过流时, 闸上下游均应考虑消能防冲。为使过闸水流通畅,减少出闸水流冲刷,闸上下游渠道 应力求顺直,闸下排水渠道需有足够长度,使在排水期,江河水位很低或江河水位降 落很快等闸下消能条件最坏的情况下, 排水渠内仍有足够水深, 以避免闸下严重冲刷。 排水渠出口,应设在江河弯道的凹岸,以免出口发生淤积。排水渠轴线应向江河下游 方向倾斜,并与江河深泓成锐角相交。交角一般不宜大于60°。排水渠出口处,需沿 江河做好护岸和护底工程,以免出口水位跌落,形成冲刷。 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图2)。 闸室是水闸的主体 ,设有底板、闸门、 启闭机、闸墩、胸墙、工作桥、交 通桥等。闸门用来挡水和控制过闸流量,闸墩用以分隔闸孔和支承闸门、 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底板是闸室的基础,将闸室上部结构的重量及 荷载向地基传递,兼有防渗和防冲的作用。闸室分别与上下游连接段和两 岸或其他建筑物连接。上游连接段包括:在两岸设置的翼墙和护坡,在河 床设置的防冲槽、护底及铺盖,用以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室,保护两岸 及河床免遭水流冲刷,并与闸室共同组成足够长度的渗径,确保渗透水流 沿两岸和闸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