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和____为指导,仔细贯彻全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之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既要体现时代性,把握好师生心理进展的规律性,同时开展工作富于制造性。通过课题讨论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养的提高。 二、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网络。 分管校长 德育领导少先队辅导 各班主任心理辅导室小辅导员“心灵之约”联盟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期初制订好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活动计划,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加强对团队辅导方法的讨论,常常性的了解学生中出现的有普遍性、针对性或特别性的心理问题,通过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继续开展好培训工作。 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老师对全体班主任做好校内的培训,同时选派好老师参加区级的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养。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邀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作专题讲座。 2、通过小广播、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 3、通过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团体辅导。 4、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加强对各类偏差生或近期各方面表现有起伏学生的访谈工作,要求主动出击,建档立卡,做好跟踪疏导工作。 5、依托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好“心灵之约联盟”和小辅导员的知心姐姐活动。 6、通过开展有益的活动,如各种小队活动,奖章活动等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7、继续开展好一室、一线、一箱常规工作,为广阔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三)加强科研工作,切实做好《老师目前心理状况讨论及对策》的课题讨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二) 一、活动理念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展为本 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成长 助人自助 二、活动目标 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活动内容 1、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学习辅导、休闲辅导等,实现心理健康的预防性、进展性目标。 2、设立“馨香一瓣”聊天室,让学生倾听心理的苦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启心扉,调适心理。 3、通过“心理驿站”广播节目,对学生来信来电进行解答。 4、通过“悄悄话”信箱,了解学生要解决的困难,让学生在无助时能及时得到老师帮助。 5、专家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7、通过《英育现代教育》、《蒲公英》、“心理之窗”栏目,引领学生解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四、活动课理论阐释 1、学习辅导 它着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情绪与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学习技能辅导主要是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策略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这些学习技能有助于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学习情绪与动机是学生学习中的动力因素。 2、人格辅导 青少年成长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会认识自我,学会认识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交往。人格辅导活动侧重于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以及人际沟通两个方面。自我意识辅导活动旨在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善于发现自已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自我控制辅导活动着眼于情绪的调控。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在个人调节与外界的关系时,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便于学生驾驭自我,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人际沟通辅导活动则侧重于与老师、父母、同伴的沟通。同时,与异性同伴的沟通也是青少年期同伴沟通的一个重要部分。 3、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主要侧重于消费、休闲与应付危机等,这些都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不可缺少的素养。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合理消费、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地选择消费与休闲的方式。 英育学校政教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三)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进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育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进展和整体素养全面提高的教育。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定要求和广阔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身进展的需要 爱里克森(E.H.Erikson)的个性进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进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别的目标、任务和冲突。每个阶段的进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进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及社会观有着深运的影响。他把心理进展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感”。假如小学生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这种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就会助长其胜任感,而困难和挫折则容易导致自卑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经验,对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的现实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科学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养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养成长。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的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育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进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进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进展 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育,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培育,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养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培育,促进学生心理素养各方面的谐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