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大二上)(大二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 平水韵 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 韵,上声29 韵、去声30 韵,入声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 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 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 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 用 0 至 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张玉书、陈廷敬 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这本字典按照部首 排列,分成 214 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 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 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 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 1915 年中华书局。按照部首排列,注音 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 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 214 部首。注音反 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 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 《康熙字典》 214 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 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门学科的名词术语 等等,由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6、《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系统完备 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分析小篆字形, 说明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 《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都对我们查检《说文解字》提供了帮助。清 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 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7、《经籍籑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 解的字典。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 为一卷。 8、《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它 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 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9、《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 1711 年。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全书按四声 分卷,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 资料丰富。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欠严密。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 解释虚词。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等虚词著作也 影响较大。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 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 的一部专著。 1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 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B、加上词头词尾;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 12、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楷书字形结构结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将 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总的来看,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即结构和笔势。 13、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C、 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 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4、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 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5、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B、串讲。把一句或 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古书注释。 16、常见古书术语: 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 差别。 B、 谓。 被释词放于其前。 以具体释抽象, 或以一般释特殊。 谓之, 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 的样子”。 D、 犹。 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等于 “等于说” 。 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 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 17、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 下注 “如字” , 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 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有不同的读法。 18、异读。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 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19、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 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20、《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明代徐师曾 《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 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B、六朝赋是俳 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 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 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 超过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 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 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赋的结构为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 等。 21、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