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后赤壁赋优秀教案
后赤壁赋优秀教案后赤壁赋优秀教案 后赤壁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3、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 神解脱的心情 2、两篇《赤壁赋》的比较阅读 难点: 1、鉴赏文章奇思遐想的浪漫主义特色 2、道士化鹤的寓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要求消除语言障碍,了解文章大意;赏析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要求:(课前完成) 1、熟读全文,注意栖鹘冯夷蒙茸悄然戛然翩跹等词语中加点 字的读音以及巉的书写 2、借助注释和词典,初步理解文意 ;查阅成语词典,积累成 语不时之需水落石出风起云涌 3、复习苏轼的《赤壁赋》(必修一 P96) 4、不懂的地方或吃不准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或讨论 5、思考课文后面的阅读与探讨 1、2 题,争取自己能独立解 决一个问题 二、导入: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 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诗人去世前两个月所写,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 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 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 的逆境中建立的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 第一次是 45 岁那年因乌 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 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 59 岁时被贬往惠州, 62 岁时贬至儋州,到 65 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虽说苏 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 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 后 《赤壁赋》 , 诗如 《寒 食雨二首》 ,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 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 对加 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 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 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 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 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 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 神, 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 活力 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一个写于元丰五 年(1082)七月既望, 一个写于同年十月之望, 前后仅相隔三个月, 这两篇同名赋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 个疑问学习第十四课《后赤壁赋》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正音、释义,疏通文意(同学质疑,提出不会解释、翻译 的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㈠、点名诵读(最好是自告奋勇)至复游于赤壁之下,正音、释 义 皋 gāo 坂 bǎn 行 xng 鲈 l 从:使跟从,译为带领 坂:山坡,斜坡 乐:以之为乐 行:走 已而:不久,一会儿 何:怎么办 薄:迫近 举:撒 顾:可是 谋:商量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须:通需 (二)读第二段(同上),正音、释义 巉 chn 栖 qī 鹘 h 冯 png 划 hu 悄 qiǎo 凛 lǐn 断:阻隔 曾:才,刚刚 摄:提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 履:践踏,踩 巉岩:险峻的高山,此处指赤壁 披:拨开 蒙茸:茂盛的草丛 踞:蹲坐 危:高 焉:相当于之,译为我 悄:忧愁样子 肃:恐惧的样子 凛:恐惧的样子 (三)齐读第三段(同上),正音、释义 裳 chng 缟 gǎo 戛 ji 翩 piān 跹 xiān 揖 yī 俛 fǔ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裳:古人穿的下衣 缟:原指白绢,此指白色 西:向西飞,方位名词作动词 羽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羽毛做的衣服 翩跹:形容轻快地跳舞 俛:同俯,向下,低头,和仰相对 畴昔:过去,以前 寤:睡醒,与寐相对 户:泛指门 2、通过诵读来体会作者蕴涵在景物描绘中的情感: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同样是黄州赤壁,所游的时间是不同的, 那么景色也发生了变化作者在《前赤壁赋》中的情感变化是乐悲 乐,那么在《后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 将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读出来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时间七月既望,初秋十月之望,初冬 地点黄州赤壁黄州赤壁 景色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月白风清,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心情乐悲乐乐悲惆怅迷茫 分组讨论作者的情感变化再推荐代表诵读全文并简述节奏及 重、弱读处理的理由 (事先予以必要指导: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 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 `主观感情色彩,以抑 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感) 游前(1 节):乐(优游自在)语调舒缓轻快 游中(2 节)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 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 游后(3 节)惆怅(失意苦闷,茫然无绪)语调深长缓慢 四、赏析课文第一段: 1、在复游赤壁之前,诗人写了夜游黄泥坂这样一个轻松而富 有生活情趣的事情, 这件事写得颇有波澜请找出文中能显示情节 变化波澜的动词 顾乐叹谋游 (初到黄州,苏轼寓居城东定惠院,不久他的家眷也来到了黄 州,便迁居到城南江边的临皋亭由于家里人多口阔,仅靠他微薄 的薪奉,生活很感困难后蒙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荒地数十 亩,让其开垦耕种粮食,才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他还在这里修房 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四壁绘有雪图,故取名为雪堂堂前屋后 广种果木佳蔬,可供生活不时之需,并将雪堂自比为陶渊明的斜 川因此地位于黄州的东坡,遂自此取号为东坡居士) 2、究竟是什么样的美景令诗人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①、教师直译这四句写景的句子 ②、让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下这四句所写之景点一到两位 学生朗读所写语段 直译到描述,对作品的鉴赏层面从意读上升到了美读,这是 一个很重要的飞跃只有对作品的语言进行想象、还原,才能深入 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其实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很多学 生缺乏也未能给予重视的一种审美能力 白描式的写景语言,质朴清新,语淡而意丰寥寥十六字,尽 显初冬景物之神韵:清静、明洁、空灵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景 色之清朗,环境之清空,静谧宁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 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广东的学生对霜没有生活的认识,有必要说明一下)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我国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 的诗描述了火星西移的深秋时节,秋虫鸣叫,繁霜出现,草木凋 零的景象严霜杀物令百工休霜并非是露结成,而是二物同一气, 都是水气凝成,凝成物若暖则是露 ;若寒甚,水汽直接凝华为冰 晶则是霜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的诗说霜 使秋色更美南宋诗人杨万里也在诗中也赞美霜后色愈浓荒荒瘦 日作秋晖,稍稍微喧破晓霏,只有江枫偏得意,夜摇霜水染红衣 可见霜的出现可带来美景和好的旅游季节) 3、主、客、妇三方的对话 要特别提一下以备子不时之须与友人一起饮酒赏月,进而诗 歌相和,本来就是文人雅事、快事,更何况此酒乃贤妻所备 ?在 患难之中,能有这样一位懂得体贴自己的妻子,不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