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的由来 1、天桥 2、大栅栏3、东四、西四4、大北窑5、亮马河 6、呼家楼 7、黄庄 8、 保福寺 9、五棵松 10、公主坟 11、六里桥 12、八里庄 13、王府井 14、象来街(长椿街) 15、护国寺 16、八王坟 17、五大镇石 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 19、八达岭 20、神路街 21、 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 22、 “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 24、 北京动物地名 25、以“营”为名的地名 26、铁狮子坟 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 28、明 光村 29、索家坟 30、西土城路 31、蓟门 32、积水潭 32、学院路与学院南路33、冰窖口胡 同 34、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外大街与新街口豁口 35、杏坛路 36、小西门 37、北京地名 中的“居”38、北京地名中的“店”39、北京地名中的“百家姓”40、 《论语》与北京地名 41、北京地名的数字掌故42、北京街巷名称的由来43、北京的蔬菜地名44、京城地名的民 俗情结 45、北京地名中的“龙”46、被皇帝篡改過的北京地名47、北京城周边的“窑” 北京的由来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 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 有人统计过,北京城 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 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 夏朝时称 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 东汉为广阳、 蓟县, 北魏称燕都, 隋改涿郡, 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 唐改称范阳,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 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 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 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 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 了。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 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 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 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 用的。 北伐战争后, 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 《京报》 。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 销路很好, 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 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 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 已有之。那是 1368 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 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 年, 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 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1、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 意为通天之 桥,故称“天桥” 。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 。 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 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 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 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 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 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 年, 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 年展宽正阳门至永 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 2、大栅栏 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 300 米,街道狭窄。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 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大栅栏街原称 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 500 年的历史。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 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至明中叶嘉靖时, 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 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3、东四、西四 全称应该是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四”字即指在其十字街头的四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楼, 合起来是因四座牌楼而故名的。 但这些宏大的牌楼群, 也因交通问题而拆除了, 所以只剩下 这些地名的简称。 , 东单、 西单全称是东单牌楼, 西单牌楼,“单” 是指单独的一个牌楼而言。 4、大北窑 出东便门, 东北方向离城 3 里, 地势广阔, 土质细腻, 向来烧得好砖。 多年以来, 砖窑密集。 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 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 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窑” 。 5、亮马河 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马车队来到这里, 经常在河里给风尘仆仆的马匹洗涮, 洗完 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 ,时间长了,就叫成“亮马河”了。 6、呼家楼 大北窑向北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楼” ,此处有一呼姓财主,盖了楼(也就2 层) ,高高地 俯视低矮的民居,久之成为附近的地标。被过往行人将此地称为“呼家楼” 7、黄庄 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原为“皇庄” ,意为皇家的庄田。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皇室的 皇庄、官庄、太监庄遍于京郊,尽占丰硕之地。北京的皇庄源于明太祖洪武23 年(1390) , 始于永乐初年,武宗即位仅一月,就增设皇庄7 处,就包括此处。嘉靖初年,皇庄废除,但 性质相尽的官庄保留到明末。 8、保福寺 位于中关村东一站地。退了休的太监在此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9、五棵松 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 称该地方 为“五棵松” 。1966 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 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10、公主坟 主坟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的苍松翠柏之中, 据史料记载, 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 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她被称为公主,并予厚葬,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他孔 四贞的父亲叫孔有德, 汉族,辽阳人,在明末清初不是一般人物。孔有德原为明朝将领, 天启五年,清太宗兴兵伐明,为了招贤纳士, 发布了一份带有收买性质的诏文。孔有德看到 明朝的没落腐败,于是投降了清廷。清兵入关后,率兵驰骋疆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取 南京、攻江阴、征战贵州、广西,抓获明宗室王公等方面,竭力效忠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 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曾多次给予重赏与表彰。顺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 与明朝将领李定国交战失败,最后于桂林和他两位夫人一起自杀身亡。父母阵亡后,年幼的 孔四贞回到北京。 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后将此功臣之女认定为自己的义女, 把她留在宫中 抚养,让她分享荣誉,并封她为和硕公主。孔四贞自幼生长在军营中,善骑射,通武艺,长 大后嫁给内务大臣孙延龄为妻。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