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1 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灌云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考评细则》为依据,以实 施目标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保证,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切实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 益提高的根本问题,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即要始终围绕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坚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创办优质教育。把握一个重点: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以课堂为阵 地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展课堂教学观摩 研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强化两项工作:即“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强化校本教研,抓好教学常 规管理质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明确教师 教的环节和学生学的环节基本要求。 开展教学问题研究, 人人关注、 发现并分析、 解决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并展开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 树立和落实“三种思想”: “从起始年级抓起”的思想, 关注教育的接受性问题; “从最后一个孩子抓起”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平等性问题;“从每个学生抓起”的思 想,关注教育的全面性问题。 三、领导机构 1.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计划的落实。 组 长:侍 牧 副组长:赵海浪 邵宽云 王长华 成 员:朱 宏 邱绪领 姚卫勤 朱茂清 周庆东 2.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具体负责计划的指导实施。 组 长:于洪祥 副组长:李来浪 刘永峰 顾明东 朱茂华 成 员:语文:孙海红 朱 红 陆海芹 陈培培 卢 琴 吴 艳 数学:孙艳杰 张 静 王洪艳 于新娥 吴召菊 周中平 2 英语:仇玉雷 王 康 周晓娟 顾 娟 常识:李守亭 任 明 夏中静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建构式生态课堂” 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十四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 施: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第一步:合理分工。在学习课改经验基础上,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进行大 致分工:侍牧校长:整体负责、调控;邵宽云校长:实施高效课堂工作中的制度 建设、协调管理;李来浪主任: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于洪祥主任:实施方案的 制定和导学案如何编制;刘永峰主任: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班集体建设、师 生评价问题等等。 第二步: 外出学习。 领导小组成员到课改先进学校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 各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如导学案编制、教学流程、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评价机 制确立、制度建立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管理、咨询研究等。 第三步:个人反思。在认真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 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第四步:利用教师业务会议,分析目前我校存在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 景等客观事实,对比当前课堂与高效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宣传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模式 ,观看有关“高效课堂”视频等等。 第五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 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建构式生态课堂”。 第六步: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 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摸索、 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第七步:班主任会。各班级的 6~8 个小组如何合理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 立、组长如何确定、高效课堂与班集体建设如何统一,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 训和指导等。 3 第八步:教研组长会。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等。 第九步:组内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 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 评课、探讨、修订,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十步:形成模式。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本组会议,专 题研究本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出本学科的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层面:学生层面 第十一步:全面动员。大会、班会分布进行。小组划分好、明确分工,各负 其职。 第十二步:组长培训。各班所有小组长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 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第十三步:推广实施。在各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后,各教研组 推选一名素质高的教师报教导处,执教一节本学科的“学科建构式生态课堂示范 课”,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建构式生态课堂示范课” 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评价、推广,形成学校相对统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十四步:总结提高。各学科在前面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过程中 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应多思考、多研讨,采取积极措施,不 断提高、不断完善。 五、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以团队研讨导学案为主 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其具体过程为:个人备课,教师提前一 周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学 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 等, 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 集体备课: 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自己 的“导学案”进行修改。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 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双色笔修改) 。 4 主要措施:教导处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优秀导学案展 览和评选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基本要求:每个班级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 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 6~8 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 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是分组应遵循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 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 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 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一定范围内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 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 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再进行组内成员选举, 选拔具有威信、群众基础、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还 有选出每门学科的小组长,尽可能让每个小组 6~8 个人都有具体分工,都有事 做,并对各组不同层面的组长进行理念、工作方法、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 主要措施:通过测试成绩的分析和评比,学习先进年级和学科经验,建立激 烈机制, 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 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