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案(李咏莲)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 、课时:1 3 、学生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 ②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4 、教师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知识方面: 1 、认识“ 蚕、昼、耘” 3 个生字,读准“ 蚕、桑、了、昼、供、傍、耘” 7 个字的字音, 会写“ 蚕、昼、桑、耘” 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 、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 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 教育方面: 1 、理解诗句内容,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2 、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是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古诗词三 首》中的第前两首,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共有四篇课文。《古诗 三首》包括这两首古诗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 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整首诗就像一幅 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 人民的赞美。《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 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 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渔歌 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 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之前我用“百度’ 在网上搜索了《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 了很多教案、课堂实录作参考,网上的资料很多,最后确定了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第二课时学习《渔歌子》。第一课时的课 堂容量比较大,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诗句,才能看到诗作后面那幅别致的画面,激发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更深层次领会这两首田园诗。 二、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 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三、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结合词句展开想象, 并能描述出来。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 情。 四、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对田园诗歌的复习诵读和情景说话练习,利用课件中的图片、音乐创设情境,使 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体会诗人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2 、读悟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 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字音,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味。 3、想象画面法 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利用插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五、 学法: 1 、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范成大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2 、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学生自由 朗读后交流来正音,再通过教师范读、师生配合读、配乐齐读、想象读等方式,让学生把 诗读通、读懂。 3 、想象悟情法。古人云“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 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叩诗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春天,“ 草长莺飞二月天” , 我们“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夏日,“ 树头花落未成荫” ,我们追逐黄蝶直到“ 飞入菜花无 处寻” 。中秋,想起异乡的亲友,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年了,则是 “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二、自读交流,正诗音 1 、师:看,这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诗词,让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与情趣。今天, 就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两首古诗。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 结合注释了解其大意,并试着读出节奏。不懂的地方在书上做出标记。(学生读诗,老师 板书题目。) 2、大家读得很认真,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释题)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 乡村” 与“ 田园” 的意思差不多。“ 四月” 和“ 四时” 有区别,“ 四月” 是农历四月,“ 四时” 是四季。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 3 、交流读诗的收获。 ①检查朗读,正音。 先请同学来读第一首诗。《乡村四月》有个多音字, “了”,意思是——?你怎么知道的? 课本的注释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注意 “ 蚕” 的读音,它是平舌音。 第二首谁来试试? “供”的读音要注意,意思是从事。傍,读音要注意,意思是“靠近”。 “耕织”的读音要注意。“昼”就是白天,也就是日头升高一尺。 ②写字。“天虫”为蚕,上面不能写成一撇,“桑”上面的三个 “ 又” 就要讲究穿插,写 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到书上练习一次。 ③指名说感受。 《乡村四月》你读懂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呢?第一首写的是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民们的 忙碌。(板书:景美 人勤)诗歌的一二行写景,三四行写人。 《四时田园杂兴》写了乡村农人耕织和小孩学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样子。 三、引导质疑,明诗意 1 、看来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乡村四月》的大意。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预设 1 :“ 蚕桑” 蚕,桑蚕吃的是桑叶,大家都知道它能吐丝结茧。这句话是指农民们采桑喂蚕。这句 话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谁来说说? (农民刚刚采完桑叶喂完蚕,又到田里插秧。 ) 预设 2 :“ 白满川” 我们来看图。(出示课件) &lm=-1&attr=0,0&rf=zb&size=5033164&mtype=0 6 、 了解范成大 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 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公元 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 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 60 首,分为“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 12 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 7 、自读诗歌,想想: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8 、品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 )最有趣的是谁?(孩子)从哪些词看出来?(也傍……学……)(引导想象,体会乡 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2 )创设情境,师生对话,读中深化理解。(出示课文插图) 809.htm 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