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盼》教学设计
1 《16 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等13 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抓住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感受“我”因新雨衣而产 生的渴盼、急迫、无奈、快乐的心情。 重点 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 13 个生字,要结合词语来进行教学。“袖”可组词“袖筒”,让学生结合 自己穿的衣服,说一说哪是“袖筒”;“篷”可组词“斗篷”,课件出示图片——斗篷; “酱”可组词“酱油”,课件出示酱油的图片;“唇”可组词“嘴唇”,学生指一指嘴唇; “瓦”,可组词“瓦蓝”,“瓦蓝”指蔚蓝色,一般指天空的颜色,纯净但又璀璨的蓝色, 图片出示瓦蓝的天空。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书写“袖、缩、柜、喧、蹦、梯、嚷”这七个左右结构 的字时,注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强调“嚷”字右边不能少横、少撇;书写“酱”字, 下面不能少横;写“唇”字,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而不是上下结构。 2.阅读理解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我”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 了新雨衣的故事。 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表现了童真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诵读感悟,教师力求以读为主, 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体会思想感情,正视学生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学生通过多 种读书方式,投入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表达运用 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学前准备: 2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查资料,理解文中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本课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袖子、瓦蓝、”13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脉络。 3.研读文本,感受“我”对新雨衣的喜爱,理解作者“盼”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1.谈话导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 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 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铁凝:1957 年生,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人。主要著作: 《玫瑰门》 《无雨之城》 《大 浴女》 《麦秸垛》 《哦,香雪》 《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 ,总计 300 余万字。 【设计意图】 通过亲切的谈话导入新课,由童年说起,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 距离,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读写生字。 ①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 袖 篷 缩 疯 瓦 柜 喧 甩 嚷 酱 唇 蹦 梯 ②学写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嚷、篷、酱、唇。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2)学习新词。 课件出示: 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①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②提醒“斗篷、袖子”这 2 个词的第二个字均读轻声; “嘴唇”的“唇”读 chún,不读 qún。 【设计意图】 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环节的设计分两步:第一步,自由朗读 课文,面向全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 流利;第二步,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再练习写字,使学生 掌握字音、字形。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老师巡视,相机提醒学生动脑动笔。 (2)指名说,老师引导、补充并归纳。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 天放学后,终于下了雨点儿, “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 第二天早晨, “我”背着书包走在街上,突然掉下了雨点儿, “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 “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点儿让“我”欣喜不已。 【设计意图】 概括大意,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学生应当“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因此,在此环节 4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为进一步 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1.请同学们朗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 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 2.交流。 (1)雨衣样子的介绍。 课件出示: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 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师:这段文字介绍了什么? 生: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 师:最令“我”惊喜的是什么?相机温习对“袖筒”一词的理解。 生: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引导学生分清这种雨衣与斗篷式雨衣的区别。 课件出示: (2)“我”对雨衣的喜爱。 ①“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a.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 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②“我”对雨衣的喜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动作描写) 5 “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说明了什么?( “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 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 雨天的渴盼做好了铺垫。 (3)练习说话。 ①请学生根据第 1、2 自然段的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②指名说一句类似的话,教师点拨。 预设:因为这件新雨衣“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穿上它“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 ,所以, “我”爱不释手。 【设计意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引导学 生读书并试着解决问题,并学会在阅读中探究文本,从简明、朴实的文字里感受“我”对 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教学做好准备。“练习说话”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前两段文字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朗读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