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编校质量管理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编校质量管理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促使 图书作品向精内容、多载体、广宣传方向靠拢。这一趋势的 出现,是对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不小挑战。本文拟探讨媒体 融合过程中编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希冀找出提升 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的有效之策。 关键词:媒介融合;编校;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122 (2016)05-0127-02 Media Convergence,译为媒介融合或媒体融合,最早由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伊契尔?索勒?普尔于 1983 年提出。 复旦大 学李良荣教授认为, “媒介融合” 不是单纯媒体形态的融合, 更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认 为,媒介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 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各产业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鼓 舞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 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的过程” 。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屏幕阅读已赶超纸质阅读,成为人 们认知周遭世界的重要方式,Kindle、手机、电脑等介质因 自身携带方便、 内容丰富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较之纸质图书、 纸质刊物独领风骚的时代,图书作品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 多彩的“双多”特点,媒介融合的特征开始显现。当然,当 下阶段的媒介“融合”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融合。我们 平常所言说的“报网互动” “台网互动” ,只是形式上的改头 换面以及信息上的冗余趋同,例如纸质版的青春系小说《左 耳》与红袖添香小说网上的《左耳》便只是介质不同而已。 纵观当今市场上的图书出版作品与电子刊物,我们很容 易发现一些编校方面的硬伤,例如古诗文出版物中的注音失 误问题、文章插图中画与文不符问题、一页排版中内容重复 问题、文章用词不准确问题、用句句式杂糅问题等。 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受众阅读纵横面的拓 展,另一方面却也对作品呈现方的编校质量提出更多要求。 认清媒介融合阶段图书出版物在编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好 编校质量管理关极为重要。 一、编校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 ⒈编校工作人员方面。 (1)认识有偏差。笔者认为,认 识偏差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编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 强、功利意识太盛。编辑担纲设计、组织、审读、加工等图 书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校对是编辑后、出版前进行质量把 关的重要工序,这两项工作前承原稿、后启读者,重要性自 不多言。然而, “无错不成书”的松散思维以及急功近利的 赶指标、 轻质量意识, 致使编校在审读、 加工原稿时不细心、 不尽心,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2)素质有参差。对于编校工 作而言,专业的编辑与校对知识是一个合格从业人员的标配。 然而,只拥有这一素质是不够的,尤其是在编审校对“术业 有专攻”的专业性书刊(例如公式杂多的教辅图书、图表满 目的工科读物)时,编校人员特别容易因知识储备量缺失而 犯错误,致使图书质量出现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出 版社出于某些实际情况的考虑,会找没经验或素质未知的在 校学生担任校对,这无形中会埋下编校质量的若干隐患。 ⒉编校管理制度及落实方面。 (1)全程把关缺失,制度 执行松弛。图书出版过程环环相扣、衔接紧密,每一环节都 会影响到整体的出版质量,因此针对图书成型全过程的把关 管理制度很重要。针对编校环节,我国国家出版法明确规定 图书出版必须遵循三审三校审读制。实际工作中,一些出版 社为了赶进度而省略或合并了一些环节,这是编校质量出现 问题的一大原因; (2)编校质量考核不严格,奖惩效力未发 挥。 《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书稿质量考核的硬杠杠,有些 出版社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质量考核,从而自食其质量不高 所致的市场不火后果;另外,出版社的奖惩制度未能细化, 致使实际的奖赏处罚碍于均衡、流于表面,不能发挥实际的 奖优罚后作用。 二、媒介融合环境下编校质量管理的难点 1.多平台发布,编校出新难。在媒介融合时代,图书出 版前的预热、出版后的推广,都是在多种平台上进行的。出 于综合效益的考虑,出版社管理人员会依据不同时期或不同 方面的期望对编辑人员提出各种修改或设计要求。这样的后 果之一便是忙中出错的概率会增加,编校任务加重;后果之 二就是会导致编辑精力的分散和设计思路的零碎。具体地讲, 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被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的思想左右,自然地, 出奇、 出新的想法就会减少, 编校水平也会相应地平淡寡味, 影响图书质量,进而影响市场占有率。 2.配合眼球经济, 守住底线难。 为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编辑管理人员会迎合市场口味尤其是网民偏好来制造噱头。 “慢工出细活”的零差错追求在效益第一位的市场至上思维 裹挟下变得微乎其微。例如冠以“美女作家”名号的形象宣 传、图书作者狗血情史或成名历程的大肆宣扬、自媒体平台 上不断的刷屏营销等等。耳濡目染或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编 辑可能会在选题策划时失衡在内容至上与猛料可挖之间,版 面设计、内容摘取也会受此影响,从而导致专业底线的不断 下滑,这种编校环境带给编校质量管理的挑战着实不小。 3.市场占有率与编校质量成正比?管理评价难。媒介融 合的当下,同一内容在多种平台发布,网络好评多、销售得 多,编校质量就一定高吗?以此来评价编校人员的功劳多寡, 是否有失偏颇呢?编校人员兢兢业业地工作,确保图书编校 质量做到尽可能完美,这是图书刊物具备高市场占有率的基 础条件。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当下,图书的市场占有率 在很大程度上是各路媒体、各种平台共同宣传营销的结果。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内容低俗、质量低下的图书借助宣传手段 夺占市场的情况。所以,当管理者奖惩编校人员时,奖惩标 准的细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尤其在评判标准所涉及因素细 微多样的情况下,编校管理的评价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三、媒介融合环境下加强编校质量管理的途径 质量就是信誉,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依靠编 辑个体的经验、责任心和能力来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这是 永不过时的保底管理。然而,随着图书出版产业化的深入以 及媒介融合的日趋加深,编校管理的难点开始显现,探索出 能有效提升编校质量管理的途径变得极为重要。在 笔者看来,加强图书刊物的编校质量管理,出版集团需要有 明确的意识作导向, 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 在全员遵守、 全员共创的环境下积极追求市场满意的高水平编校质量。具 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坚持“零缺陷”的编校质量观教育。美国管理思想家 克劳士比提出了“零缺陷管理”思想,即“以缺陷等于零为 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零缺 陷” 。意识决定行动, “零缺陷”意识和“无错不成书”意识 统领下的编校质量工作具有截然不同的气象。因而,为保障 编校质量,管理者应该从员工的思想意识着手,努力培养编 校人员的严谨工作态度和细致工作作风。作为从事实际编校 工作的一线从业者,以“零缺陷”的工作准则为鞭策,在实 际的编辑与校对过程中谨遵业界规范与社内规定,严守质量 把关机制,确保成品的零缺陷,保证图书刊物的质量。 2.建立与媒介融合相链接的编辑素质培训规划表。出版 集团应该顺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借助高等院校的优秀研究资 源,结合先进出版集团在大融合趋势下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