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养成教育体会总结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4年小学养成教育体会总结 ----办学特色成为学生成长的正能量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事实证明: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如同拥有一笔无穷的财宝,终身受益。下面,就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谈谈我校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学习习惯养成“两点谈” 学习习惯的培育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展,它又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小学生应养成的学习习惯也随之增多,这里重点对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一个阐述。 (一)三步曲——培育预习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进展。我校根据多年的探究总结出学生预习习惯养成“三步曲”。 第一步:竞赛式——激发兴趣 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学生不同意预习,认为那不是作业,学生大多应付了事,预习最终也流于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由此我们采纳了“课前预习竞赛”的方法,刚开始时,利用在上新课前的几分钟对预习内容进行竞赛式检查,如能答对就能得到加分或奖励小红旗等。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使孩子们渐渐地爱上了课前预习。 第二步:递进式——循序渐进 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之后,由于年龄特征,并不一定能持久,所以还必须讲究一些预习的策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课前预习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自主学习,在内容选择上有其独特的原则,预习刚开始时,问题设计应体现缓坡度、低台阶、小跨度,内容不宜过深过难,须让学生下手容易、上路不难、稍作努力便可大功告成。到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之后,老师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语文预习可以教给学生圈、点、钩、画,做读书笔记等方法,再逐步增加预习的难度要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中一步步地掌握课前预习方法,从而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第三步:梯度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历久弥新的经典教学原则。梯度式的预习方法就是让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教材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课前预习内容。首先要因人而宜。在预习的要求中,对善于自学的学生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预习;对那些没有自学经验而又好学的学生,可教给预习方法;对成绩较优者可直接增加预习的难度;对于基础偏差的学生,则只能按最基本要求来进行课前预习。只有用这样梯度式的要求,才能使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程度中得到和谐的进展。其次要因教材而宜。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如语文就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有写人、叙事的课文,也有描景、状物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内容老师要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略读课文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的大意,课前预习只要让学生去读通读懂即可,没有必要挖深挖透,否则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通过预习习惯养成“三步曲”,学生在预习中,积极地参加体验和思考,进展个性,萌发制造,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大阅读——师生的挚爱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除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外,义务教育“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___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___万字。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有合法的地位,各种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造成学生无暇读书,甚至部分老师和家长为提高几分成绩,把课外阅读冷落在一边。 多年来,我校一直积极探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校规定每个班级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由教导处进行统筹安排,明确规定语文老师必须每两周至少一次带领学生到阅览室现场指导学生阅读,培育学生的兴趣,扩大阅读量。一段时间后,不仅是学生离不开“大阅读”,老师们每周也在希望着阅读课的到来。有一次,一位老师读了《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后,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本书中记载了水可以根据它看到的不同图片、听到的不同音乐及不同的语言会形成相应的结晶。当你咒骂水或对它置之不理的时候,水的结晶就非常糟糕、混乱、甚至令人作呕,但是,当你赞美或夸奖水的时候,它的结晶就会非常清楚、整齐、漂亮。当时那位老师就把这本书介绍给同事看,这本书一下成了抢手货,几十个老师轮流看下去,就像是看书一条龙!老师们爱看书,对学生也是个影响,他们常常把自己知道的好书推举给学生,逐渐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大阅读”成了师生们心中的挚爱。如今,翻开图书馆的借书记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成倍甚至成几十倍地上升。“大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了知识,而且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校园。 学习中应当培育的良好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有错必改,动手实验,细致观察,积极探究、练后反思等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诚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老师需要持之以恒的引导、带领,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老师也就做到了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二、行为习惯养成“九点谈”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一)讲规矩——从开学抓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学第一课,除了抓安全和校园环境外,就是抓学生的行为法律规范。(范本)学校要求各班级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给学生提要求、定规矩,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等常规内容的宣传,全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是秋季开学时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许多习惯还停留在幼儿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一年级的养成教育要作为重点抓,要求班主任“紧跟一个月,跟紧一学期”,任课老师辅助督查。只有严格地抓好了各项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健康成长。对于其他的年级,学校也要求老师们上好开学第一课,首抓行为习惯,再抓学科教学。 (二)定法律规范——找准突破点 学生有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同样的,各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学校决不能搞“一刀切”的教育管理,因此,德育处在仔细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法律规范》中,要求每学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准突破点,即班级行为法律规范养成的薄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提高有效性。如班级在讲卫生方面较弱,那么就集中一段时间重点抓好卫生工作,晨会、班队会、主题队会、雏鹰假日行动、班级督查、学校督查等重点都放在卫生的问题上,上下齐心攻破卫生难关。每学期,各班都要选定一个突破点,进行分类后作重点督查,对于取得成效的班级,予以表扬,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重评比——班班夺红旗 五项评比工作要抓出成效,除了加大日常规的检查力度外,还要每天进行小结,次日集会时进行反馈,表扬突出的班级和学生,既给班级树立典型,又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指出不足的方面,做到评比天天报。将全周评比分数进行统计,评选出获得周流动红旗的班级,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全校表彰,颁发流动红旗。哪个班级拿的红旗多,公示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