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标准
混凝土质量标准 一、原材料标准 水泥 1、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根据设计、 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 构及预制构件额普通混凝土, 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混凝土和有关抗冻要求的混 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映要求的的混凝土 工程已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 盐水泥》 GB175 和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 的有关规定。 2、 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的含量, 碱含量低于 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包括碱含量, 中、 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 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 3、 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易高于60℃. 粗骨料 1、 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 规定. 2、 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 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 度. 3、 粗骨料在应用方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级配。 (2)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大 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 1/3,且不得大于 4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 (3)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和 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1。0%和 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标准损失不应大于8%。 (4)对于高强度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 公称历经不宜大于 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不应大于 8%;含泥量和 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 0。5%和 0。2%。 (5)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 -硅酸反应活性检验 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 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细骨料 1、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 规定;混凝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JGJ206 的有关规 定。 2、细骨料质量含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 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还傻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石粉含量和 压碎值指标,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3、细骨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且 300um 筛孔的颗粒通过量不易少于15%. (2)对于有抗渗、抗冻、抗压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 大于 3.0%和 1.0%;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 (3)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沙的细度模数控制在 2.6% ~3.0 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 不应大于 2。0%和 0.5%。 (4)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06%和 0。02%。 (5)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 (6)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易昂达与 0.03%,贝壳含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海砂不得 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用海砂的贝壳含量 ≥C60混凝土强度等级C55 ~C40C35~C30C20~C15 贝壳含量≤3≤5≤8≤10 (7)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 ≥C60混凝土强度等级C55~C30 石粉含量MBP12 抗硫酸盐等级 KS30 KS60 KS90 KS120 KS150 KS150 F250 F300 F350 F400 3、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 法)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 中的规定,且混凝土龄应为84d.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RCM 法) 等级 氯离子迁移 系数 DRCM(RCM —12 法) (×10 ㎡/s) RCM-Ⅰ DRCM≥4.5 RCM-Ⅱ 3。5≤DRCM RCM—Ⅲ 2。5≤DRCM RCM—Ⅳ 1.5≤ RCM—Ⅴ DRCM〈1。5 〈4.5〈3.5DRCM2。5 (2)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中的规定,且混凝土 龄期宜为 2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才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料的的 50%,测试龄期可为 56d。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通量法) 等级 电通量 Qs(C) 等级 碳化深度 d (mm) Q-Ⅰ Qs≥4000 Q—Ⅱ 2000≤Qs 〈400 T—Ⅱ 20≤d30 Q-Ⅲ 1000≤ Q—Ⅳ 500≤Qs100 Q-Ⅴ Qs500 Qs2000 T-Ⅲ 10≤d20 T—Ⅳ 0.1≤d〈10 T—Ⅴ d〈0。1 (3)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T—Ⅰ d≥30 (4)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等级划分 等级 单位面上的 总开裂面积 C (/mm2, ㎡) L—Ⅰ C≥1000 L-Ⅱ 700≤C〈1000 L-Ⅲ 400≤C700 L—Ⅳ 100≤C〈400 L-Ⅴ C100 (5)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 的有关 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 配合比控制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 的有关规定。 2、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要求,强度以及其他 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 (2)混凝土拌和物评定应满足施工要求。 (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 生产控制水平 1、 混凝土工程宜采用预拌混凝土。 2、 混凝土生产技术水平可按强度标准差( 生产场所 C20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预制混凝土构件厂 施工现场搅拌站 ≤3。0 ≤3。5 强度标准差 σ C20~C40 ≤3。5 ≤4。0 ≥C45 ≤4.0 ≤4。5 4、实测强度达到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应按公式计算,且P 不应小于 95%。 P=n0×100% n 式中:P—-统计周期内的实测强度标准之组数的百分率,精确到0。1% no——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的时间组数。 5、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混凝土构建厂的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 施工现场搅拌站的统计 周期可根据十几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