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导游词大全
岳麓书院导游词大全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 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 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岳麓书院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 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 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 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 宝九年,也就是公元 976 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 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 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 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 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 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 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 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 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 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 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 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下联 “于斯为盛”出自《论语》 。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 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 “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导游词《岳麓书院导游词》 。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 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 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 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 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 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 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 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 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 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 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 中是一个高约 1 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 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 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 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 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 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 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 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岳麓书院导游词篇二: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 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 地 1.2 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 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 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 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 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 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 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 976 年),经过近 40 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年),宋真 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 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 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 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 期。乾道三年(公远 1167 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 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 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 “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 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 1868 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 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 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 ,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 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 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 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 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 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 1807 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 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 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 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 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 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 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 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 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 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 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 “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 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 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 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 1509 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 1868 年) 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