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种植双孢菇工艺技术方案-双孢菇
工厂化种植双孢菇工艺技术方案工厂化种植双孢菇工艺技术方案 6.16.1 主要技术方案总体思路主要技术方案总体思路 1、在人为条件下进行工厂化周年生产。 2、筛选出适合我地材料的培养基配方。 3、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栽培料配方的含水量、PH 值、持水性、透 气性、灭菌时间、接种量的大小、菌丝萌发的快慢、接种成功率和产 量的高低等,形成科学的生产技术。 4、对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度、光照、气温、湿度等条 件进行控制,以实现高产稳产。 5、实现双孢菇堆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成果转化,研究实际生产 条件下的各项参数指标,并进行示范性推广。 6.26.2 工艺技术及工艺流程工艺技术及工艺流程 1 1、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堆料、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堆料 工厂化堆制培养料就是按照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工艺要求, 利用 机械化设备及发酵隧道, 在室内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和后发酵的培养 料堆制方法,工艺流程为: 原料收集(秸杆、牛粪)→机器研磨→发酵→掺合→包装 堆制培养料的全过程需要 25 天左右,建堆时间在播种前期 5 天 进行。培养成料堆制选在地平、不存水、无污染、有水源的地方;建 堆前 2-3 天,将麦秸或秸秆浸水后捞出,逐层均匀撒入石灰粉,再 将麦秸堆成长方形大堆,逐层踏实,同时将牛粪土预湿;建堆时先在 堆料场上铺一层湿好的麦秸,厚薄 15-20cm,然后再在麦秸上撒一 层粪,共计 10-12 层,从第二层开始适量加水,分四次进行翻堆, 第一次在建堆后的第七天进行,以后每次间隔5-6 天,每次翻堆严格 按技术要求进行。 其优点(1) :劳动强度低,栽培双孢蘑菇菇农不需要自己堆制培 养料,可以直接向堆肥厂购买; (2)受天气影响小; (3)培养料的质 量好,产量高; (4)培养料成熟度好、发酵度均匀、培养料疏松、含 水均匀,无厌气、无氨气等不良气体; (5)经济效益高,菇农采购工 厂化堆料价格比手工堆制培养料降低成本30%左右。 2 2、双孢菇示范性种植、双孢菇示范性种植 双孢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菇类蔬菜,其种植的关键在 于堆料的生产,传统的堆料生产费时费力,且成熟度不易控制,从而 对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是目前双孢菇种植推广的主要 技术瓶颈。上海食品研究所近年研制出的工厂化堆料生产技术, 攻克 了这一技术难点。项目单位推广工厂化堆料的生产应用, 将在项目区 内建设 40 个菇棚,利用所产堆料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示范化种植,以 带动周边地区菇农的种植和生产。 双孢菇示范性种植采用自然条件下种植方式,主要流程如下: 工厂化堆制培养料 → 进棚 → 播种 →发菌管理 → 覆土→ 出菇管理→采收 (1)进棚消毒:双孢菇不需要光照,凡能保湿保温、通风避光 (允许有少量的散射光)的场所均可栽培,床架宽度一般为 1.5 米, 距墙 1 米,两床之间留 30~60 厘米,长度由菇房而定,一般层数为 2~3 层,每层间距60~80 厘米,菇房应保持清洁无杂物。先用敌敌 畏喷洒地面,每 46 平方米用 50 克,再在地面撒干石灰,每 40 平方 米用石灰 2.5~3 千克。菇房消毒后,把培养料平铺在床面上,每50 千克铺 3 平方米,要求料面子整,厚度均匀一致。当料温降至25℃ 以下时,用木板轻轻拍平,松紧一致,厚度15~20 厘米,播种时操 作的手及盛菌种的器具用 75%的酒精或高度酒料擦洗消毒。 (2)播种方法:播种有撒播、混播、层播 3 种。撒播先将菌种 从瓶内挖出,放在盆内均匀拌种。每平方米用菌种1 瓶。麦粒菌种用 撒播法较好,直接把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为防止料面干燥,在菌种 上撒一层 1 厘米厚的培养料,用木板轻轻拍压即可。播种后,保持菇 房内温度 22~28℃,空气相对湿度 60%~70%,播种后头 1~2 天可不 通风,第 3~4 天以保湿为主, 可少量通风, 7 天后菌丝向四周蔓延, 可逐步加大通风量,如温度过高,早晚可降温。 (3)播后发菌:一般采用关门发菌法,在播种后2-3 天内,闭 棚 3 天, 室外超过 30℃时夜间通风, 促菌丝萌发。 3 天后开始微通风, 以后逐渐加大通风量,让棚内气温控制在25℃以下,如床面过干, 宜间接喷水,即用长纤维布或报纸覆盖床面,水喷在布或纸上。 (4)覆土消毒:覆土能改变培养料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蘑菇 菌丝从营养生长期转入到生殖生长期, 形成子实体,并保持培养料的 水份不散失,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肥大,其次,覆土层中含有许多有 益的微生物如臭味假单孢杆菌等, 能促进子实体形成,第三覆土层对 子实体有支撑作用,能调节培养料的湿、温度急剧变化,保护培养料 中菌丝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播种后15~20 天,当菌丝长到培养 料层 2/3 时即可覆肥沃的壤土,每500 千克土用石灰 1 千克、磷肥1 千克拌入, 用 500~700 倍的敌敌畏 25 克喷雾消毒, pH 值 6.5~7.5, 以 6.8~7.0 为宜。 覆土后 7~10 天, 连续喷水 2~3 天, 每天喷水 1~ 2 次,每次每平方米用水450 克左右,土层湿度为土能捏扁不粘手为 宜,以促使大量的子实体迅速形成。 当第一批双孢菇子实体长到黄豆 大小时,连续喷水 2 天,每天 1 次,每次每平方米不超过 450 克。 (5)出菇期管理: (一)水分管理 菇房的水分管理包括使培养料和覆土层经常保持湿润状况, 以及 使菇房内在不同阶段有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 一般在菌丝生长阶段, 需水量较少, 子实体形成后, 需水量增加, 尤其到产菇旺季,要求大量的水分供应。可是菌丝生长、原基形成、 子实体发育是不断交替和连续进行的, 此外不同时期气温的高低、料 和泥的干湿决定合适的用水量。如用水恰当,则菌丝发得旺,子实体 多,出菇潮次增加,可获得高产稳产,要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 菇房的水分调节,主要在覆土层喷水,以及在菇房内增加空气相 对湿度。一般料中含水量要保持在60%-65%,要在料中打洞,并增加 菇房的通风量,使料中的水分加快蒸发,降低料含水量,有利于菌丝 生长。如料中水分不足,则应在床面喷水,增加床上水分含量,使菌 丝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此外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可以减少床面土层中 的水分蒸发。一般在菌丝生长阶段,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80%,到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到 85%-90%左右, 不超过 95%。 根据蘑菇的不同生育期, 采取相应的喷水法,当菌丝快伸到细土 面时, 立即再覆干的细土一层, 厚 0.5cm, 使菌丝不向上冒, 停水 1-2 天,追使细土中的菌丝横向生长,菌丝变粗并纽结成菌丝束,即可喷 一次“结菇水” (使细土捏得扁,搓得圆、粗土松软捏得扁) 。当覆土 层出现黄豆大小的幼菇时,喷一次重“出菇水” (掌握细土捏得扁而 不粘手,粗土捏得扁而有裂口的原则) 。这种是用重水的管理办法。 调水时间正确,用水量恰当,则蘑菇子实体成批生长,床面菇整齐, 出菇潮次明显,有出菇高峰。但如经验不足,不宜采用“重水法” , 而应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逐步地增加床土的含水量, 因每天用水不 多,能满足子实体发育的需要,床面上经常有菇收,但无明显的出菇 高峰。 凡菇床菌丝生长差或操作人员经验不足, 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