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预案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规范公司突发环 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为确保突发 环境事件后,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紧急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 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国家突发公共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 预案。 1.3.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 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 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 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共健康,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 1.3.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 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调和合作,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突行分类管理 ,充分 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 相适应。 1.3.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应急事故培训演练 ,应急系统做 到常备不懈,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工厂内发生的以及影响到工厂的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包括化学品泄漏、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 2.应急小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图 2.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2.2.1.应急小组组长:总经理。全权负责工厂应急救援工作,当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由组 长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 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友邻单位或上级救援;组织事故原因调差,总 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2.2.2.应急小组副组长:工厂厂长、协助组长负责现场指挥,负责对外联络工作,做好事故 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工作,负责保障救援的通讯畅通,对外联系和车辆调度, 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2.2.3.应急小组成员 2.2.3.1.工安组 a)负责抢险、医疗救护工作。负责事故处理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 b)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c)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d)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等。 e)负责救护、防护用品的保管及发放工作。 f)负责日常应急情况的检查与预防工作。 公 安 组 管 控 组 环 保 组 基 础 设 施 组 副组长 组长 2.2.3.2 .管控组 a)负责废水处理的管理工作。 b)负责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管理 c)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d)负责内部环境检测设备的管理工作。 2.2.3.3.基础设施组 a)负责环境设备设施的保养、巡查和维修工作。 b)负责应急事件处理时供水、供电、应急设施的保障工作 c)负责应急急救工具、救护用品(如灭火器、砂土等)的保管和供应工作。 2.2.3.4.环保组 a)负责废水、废气和噪声的外部检测结果事后处理工作。 b)负责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措施的制定及修改,发生泄漏事故后应急方案的评价。 c)负责应急人员的培训工作。 3.预防和预应急响应警 3.1.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辨别的依据为国家标准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别》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 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标准中的仅有氯化氢和甲醛气体,公司使用的 29%盐酸和 36%甲醛均为水溶液状态,其危险特性较气体有很大的区别,不是标准 要求识别的危险物质,因此公司的各个功能单元均未有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物质 ,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1.1.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分析 3.1.1.1.运储系统的潜在事故源 物料运储系统由电瓶车和储罐组成,该系统的事故隐患只要是事故性泄露,其中 有电瓶车在运输过程中因交通事故槽罐破损,危险物品(包括废液)大量溢出而 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人员伤害 ;化学品储罐和废液储罐破损造成泄露造成人员伤 害、环境污染和厂房设备腐蚀。 3.1.1.2.生产运行系统的潜在事故源 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集中在电镀工序,在电镀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毒物 质,对人体存在中毒的危险,电镀液对操作人员有造成中毒、化学灼伤的潜在危 险;其次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强酸强碱物料,如在生产现场因设备、管道、阀 门受腐蚀破裂而发生泄露,如喷溅至操作人员的皮肤而造成化学灼伤。 3.1.1.3.污染治理设施潜在事故源 a)含有毒和危险化学品的废水和废液,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害是有毒 和危险化学品若未完全分解破坏就排放,特别是废液处理不当造成泄露,如人 的皮肤伤口接触有中毒的危险,甚至造成死亡事故。 b) 废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 导致废水超标排放进入环境会造成水体环境损害。 c)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见下表: 工艺单元 储罐区 主要装置 盐酸、氢氧化钠,碳酸 钠储罐 中央仓库 生产车间 硫酸、专用药剂装置 钻孔机 磨边机 铣床 裁边机 化学电镀装置危险化学品泄露经大气、水扩散入环境大气:硫酸、HCl 水:pH、COD 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废水事故排放污染物未经处理超标 排放,造成污染事故 固废储存固废临时堆场固废泄露污染物经水扩散入环 境造成污染事故 水:pH、COD、Ni、Cu 水:pH、COD、Cu 潜在环境污染事故 储罐泄露 硫酸泄露 噪声污染 主要危险因素 污染物经大气、水扩散 入环境造成污染事故 火灾造成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主要污染因子 大气:硫酸、HCl 水:pH 水:COD 噪声 3.2.预防工作 3.2.1.环境污染事故防范措施 3.2.1.1.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a)公司严格按照储存货品其危险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分类储存。 b) 中央库房和甲类库房保持良好通风条件,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电气设施 符合防爆要求,仓库内以及生产单元配置完善的火灾报警与消防系统, 设置 地沟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距离需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石 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要求。 c)储罐区下设围堰,围堰内有效容积大于储罐的容积,可将事故泄漏品全部 收集并且回用。 d)储罐均采取防雷击安全措施,防雷接地电阻小于 10Ω。 3.2.1.2.工艺技术和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公司储存的易燃易爆化学药品较少,因此未在库房内设置光电感烟探测器、声 光报 警器,电子差定温感温探测器等自控设备,通过加强人员巡检来及时发现和找出 问 题。 3.2.1.3.电气、电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