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的评价标准的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的评价标准》的体会 12 月 26 日上午,九年级物理教研活动在五中举行。活动先由老 师讲解《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的评价标准》 。然后通过听吴克峰老师 的一节《磁现象》课,由每位听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的 评价标准》打分。 实实在在的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学习。虽 然每次活动的内容都会上传到群里, 但没有像这样学习的环节,也没 有和同行一起交流,所以体会不深。所以这次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 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应 该充分利用好导学案这个资源,让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好作用。 导学案的使用让每一位一线的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脱出来, 而 且集中了全区教师的智慧,做到资源共享。但是在使用时,的确存在 很多的困惑。如何将导学案和探究实验、教材、ppt 有机的结合。在 使用前,教师需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构思每一节课的组织。否则, 会顾此失彼,不能实现高效课堂。一节课的内容往往需要 2---3 节课 时间才能完成。有些时候干脆,先按常规教学进行授课,然后把导学 案当成练习册使用。 通过学习感触最深的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活动案、 小结三个环节。 一、预习案 指标 1: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案并督促学生完成,80%以上的学生在课前 能按要求完成预习案, 得 5-4分; 教师只是在课前布置了预习案, 50% 1 以上的学生在课前能按要求完成预习案,得 3-1 分;教师课前未布置 预习案,学生没有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预习案,得0 分。 指标 2: 教师在课首组织学生利用合作学习完成预习案的检查矫正,学生 开展合作学习的效率高、能大胆准确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对小组 进行激励性评价,得 10-8 分;教师在课首只是完成预习案的检查矫 正,得 7-6 分;教师在课首没有组织学生对预习案进行处理,得3-0 分。 指标 3: 教师和学生在课首处理预习案的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以内,得 5-4 分;控制在 6-8 分钟以内,得 3-1 分;超过 8 分钟,得 0 分。 (教师 情境创设所用时间不计入课首处理预习案时间) 指标 4: 教师根据新课内容和预习内容的关联对学生学习新知进行导向 性、激励性驱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进一步增强,效果好得5-4 分;效 果一般得 3 分;效果差得 2-1 分;没有该项活动,得 0 分。 预习案课前布置,从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形成习惯, 课前让课代表 带领大家熟读教材,让课代表督促检查,避免让学生应付差事。课内 教师一定要在课首组织学生利用合作学习完成预习案的检查矫正, 学 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效率高、能大胆准确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对小 组进行激励性评价。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重视预先案的习惯, 教师根据新课内容和预习 2 内容的关联对学生学习新知进行导向性、 激励性驱动,学生学习的欲 望进一步增强。 学习评分标准前在平时的教学中困惑: 检查矫正预习案时花时 间太多,讲的过多,导致巩固案和小结时间不够,甚至不进行小结。 二、活动案 指标 5: 教师在课前对统编导学案依据实际班情、学情进行针对性地再设计, 再设计后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检测题难度都恰当,得 10-8 分; 进行了再设计,但再设计不当,得7-6 分;没有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再 设计统编导学案,得分6-0 分(如统编导学案和学情吻合,可直接使 用,按 10-8 给分)。 导学案本身就是针对平行编写的, 针对大多说学生,结合编者自 己的教学经验和手边的资源。 所以,肯定不会对所有的班级和所有的 学校都适用。 因此需要教师依据实际班情、 学情进行针对性地再设计, 再设计后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检测题难度。 指标 6: 教师发挥好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适时的组织、 引领和激励,适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依据导学案上的学 习活动安排和教师的引导,自主或创新的开展学习活动(如,阅读、 实验、讨论、合作、练习、总结等学习活动) 。达到上述要求得 20-16 3 分。 教师发挥了导学案的部分导学作用, 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组织、 引领和激励。学生依据导学案上的学习活动安排和教师的引导, 能开 展学习活动。达到上述要求得 15-12 分。 教师不善于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引 领低效或激励作用不够明显。 多数学生不能依据导学案上的学习活动 安排和教师的引导开展学习活动。具有上述特征得11-1分。 教师把导学案仅仅作为练习资源使用,直接记 0 分。 指标 7: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进行指 导,学生能主动提问、能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得 5-4 分;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进行指导,学生不主动提问 或不和其他同学(或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得3 分;没有教师指导, 也没有学生提问等,得 2-0 分。 指标 8: 在学生有所发现、感悟或技能相应提升后,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 进行展示、 交流活动, 学生能能用语言和肢体准确地进行展示或交流, 其他同学能关注展示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得 10-8 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展示、交流活动,学生用语言或肢体 进行了展示或交流,其他同学不善于关注展示,得7-6 分;教师进行 了相关组织,但是学生不能展示、不会关注展示等,得5-0 分。 指标 9: 4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留白”栏目,学生善于总结和发 现规律,并能独立准确完成相应“留白”的填写,得5-4 分;有教师 指令或引导,但多数学生不能完成相应“留白”,得3 分;没有教师 指令或引导,多数学生不能完成相应“留白”,得2-0 分。 三、小结 指标 10: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收获,学生能对学习进 行归纳、准确表述自己的收获,得5-4 分;教师直接小结本节课的学 习内容,3 分; 教师和学生均没有小结本节课得学习内容, 得 2-0 分。 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收获, 学生不能对学 习进行归纳、 准确表述自己的收获, 使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琐碎, 没有完整性。长期以往,不会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 指标 11: 教师善于实施分层练习,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要求不同,不同 层次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练习,得 10-8 分;教师有实施分层练习 的操作,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得7-6 分;教师没有实施分层 练习,得 5-0 分。 指标 12: 教师依据班情,灵活选用和处理导学案上的课内练习资源,学生 独立思考并完成练习,对练习中的问题能主动求助同学或老师, 课内 练习时间在 10 分钟以上,得 5-4 分;教师对导学案上的课内资源进 5 行了选用和处理, 学生完成了大部分练习, 课内练习时间在 8 分钟以 上, 得 3 分; 教师没有依据班情选用和处理导学案上的课内练习资源, 学生不能完成大部分练习,课内练习时间在 8 分钟以下,得 2-0 分。 (特别说明:课内练习时间包含每个学习活动中的全体学生练习时 间) 对导学案及其他的习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 如果老师一言堂, 都由老师平铺直叙,虽然节省时间,效果甚差。下次再碰到原题,大 多数学生仍和陌生题一样,容易出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