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设计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1一、导入 师:同学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没有出过远门走亲戚?你走的时候你的亲戚是怎样送你的?说了什么话? 学生自由沟通。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现代的亲友送别的场面,那么在我国遥远的古代朋友之间分别时是怎样送别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老师边写边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二、新授 1、齐读诗题 2、自读题目,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来诗题的大意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题目,那么请同学们读读诗文,看能不能读正确,读流利。 ①生练读; ②指名读,指导停顿。 ③师范读 ④生自由读 ⑤齐读 ⑥在指名读。 4、过渡:读通诗句还不能学到古诗的精华,接下来我们来体会一下古诗中的那种真挚的感情。 师:“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师:要去哪里? 生:扬州 师:什么时间去的? 生:烟花三月。 师:三月是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作者送别老友时站在长江边上,那里肯定开满了各色的鲜花,诗人为什么不写鲜花三月,而写“烟花三月”呢? (师引导,想一想作者此时的心情?送别老友时的心情应该是伤感的,留恋的,那么眼中不自觉地就有了泪水,有了泪水之后,看东西就朦胧,所以,作者把满眼的鲜花看成如烟雾一般,那是因为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想:你能不能体会到诗人那种因为老友分别时的伤感?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开时的那种心情。 读:把这种心情融入到诗中,读出来。 (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我们再学习后两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由这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 (诗人在江边站的时间很长,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逝,看不见了,此时,他会像什么?)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龄相差十多岁,当时李白还没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扬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访问孟浩然。二人一见入故,不久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师,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咏三叹 a看到那渐渐远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为良师孟浩然对自己的教诲和指导,不由得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看着那渐行渐远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又一次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当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视线里消逝时,李白想到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时,不觉得泪已流出,此时,他满怀深情地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难过,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结束本课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们用朗诵来表达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齐诵全诗,结束本课。 黄鹤楼教学设计2 1、实行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 三.师生探究: A。读了这首诗你最喜爱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爱“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爱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漂亮的传说。 生4:我喜爱“白云千载空悠悠”句。给人一种悠闲适意的感觉。 生5:不。这句我感觉到的不是悠闲,而好像是孤独寂寞。因为“空悠悠”显得空空荡荡,使人顿时心生惆怅。 生6:我喜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江上烟雾迷朦,真仿佛人间仙境。 生7:我读来烟波浩渺,却又联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诗人也因此而生离愁别绪吧。 师:(欣赏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析了诗的韵味,意境。它确实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从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刚才同学们争论“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理解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点头)千年已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在这种清廖孤寂中诗人自然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点头)。 (品味与争论使同学们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 B.那么,你对这首诗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生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写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给人清新可人的感觉,为何下句却突然转写“愁”? 生9:头三句每句中都有“黄鹤”二字,好像显得重复罗嗦? 生10: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 生分组讨论,力求每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每组推举一个作中心发言。 生11:连用“黄鹤”三字,我们组认为是在强调黄鹤楼的得名,还可引人想象鹤的翩然身姿,认真品去,回味无穷呢! 生12:仙人骑鹤西去的传说让人神往,三个“黄鹤”不仅读来不觉累赘,反而不断强化了传说给人带来的飘逸之感,当然更有仙人骑鹤而去的无限怅惘…… 生1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有同学认为宁静,舒服,是没有将全诗统一起来读,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看“白云千载空悠悠”,心中就有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之感,那么再讨论“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我们认为应看作是一种凄美。 生14:我们在讨论这一句时,揣测作者是不是一种反衬--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师(感叹):是啊,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生15:刚才有同学提出“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诗人写作此诗并不是为了表现黄鹤楼的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怅惘,思乡之情。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讨论的结果并不在于对错,同学们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品味,解读,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脱离诗意去信马由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