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汇编6篇 小学数学教案篇1内容 教科书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育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推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数学教案篇2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老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老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老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老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老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老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老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舞。 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 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老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沟通,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游泳吗?(喜爱)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爱。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常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图) 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生兴奋地说: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游泳池内还有41-18=23个人,又下去16个人,那么现在游泳池内还有23+16=39人。 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师:对,今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