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所知道的四大审计
我所知道的四大审计我所知道的四大审计 首先介绍一下,本人三十多岁,从业将近 10 年,先是在国内的一家排名在 30 名以内的事务所作审计 5 年,后来去了四大之一做了 3 年审计,现在转到国 内另一家大事务所做咨询工作。 可以这样说本人对国内所和四大都有比较充分的 了解,我写的东西不存在道听途说,不存在妄加推测, 都是本人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 如果诸位想听听,我会详细的把我所理解的 四大介绍给大家,大家有什么见解尽管发,但是不能做人身攻击,否则本人就此 潜水。 首先,我的立场是完全是客观的,说起四大,以前往往认为他们很神秘,今 年来随着光环逐渐退去,四大往往为人所诟病,目前业内人士对四大指责颇多。 不容否认, 四大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也确实是致命的但是由于四大对其 核心技术方法并不公开,外界对四大的审计理论也许有所了解,但是对他们如何 具体执行审计业务知之甚少. 我的文章也许会很长, 看情况吧, 我倒是希望把我所知道的原原本本的介绍 给大家,我不想争论,也不加判断,诸位自己判断吧。继续说.毕马威会计师事 务所早在 1976 年就实施了审计领域研究机会项目, 并以此为名称出版研究报告, 从而与学术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虽然其他大会计师事务所也效仿毕马威与 学术界的合作模式,但毕马威依然处于领先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毕马威 一方面在实务中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另一方面组织了以鉴证服务主管 Timothy B. Bell、鉴证服务全国(美国)合伙人 Frank O. Marrs、伊利诺伊斯 大学毕马威杰出教授 Ira Solomon 和伊利诺伊斯大学战略管理教授 Howard Thomas 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新的审计方法。1997 年, 研究小组出版了研究报告: 《以战略系统观组织审计》,提出了毕马威的 BMP(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审计模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以“审计创新”为名开发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并形成了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的系统方法,简称 BEAT(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template),在此基础上,安永形成了全球审计方法 (Global Audit ology)。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普华永道 审计方法(PricewaterhouseCooper’sology)”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 计方法。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AS/2”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我只是在其中一家工作过,只是通过其他同事间接了解了其他三大的方法,下面 我只是详细介绍我工作的一家吧,但愿不会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呵呵。 我把思路整理了一下, 大体想按照以下的结构来写,各位大虾有啥意见也可 以提,我再补充或调整。 一、审计方法演变的背景简介 二、主要的审计步骤 承接客户阶段 制定审计计划时的考虑 前期工作(风险初步评估)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测试 风险再次评估 实质性测试 特殊事项的考虑 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 三、其他重要事项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抽样 审计质量控制 关于审计底稿 集团审计时的特殊考虑 四、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简介 五、四大审计模式中的局限性 一、审计方法演变的背景简介 太远的就不多说了,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吧。(呵呵,将近 20 年也够长 的了)声明这部分不是我的原创,只是介绍一些背景情况,以更好的了解目前四 大审计方法的渊源。 如果对这部分不感兴趣也可以直接跳过去,不过看看也挺好.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之前的情况: 管理层舞弊的职责在权威性指南中尚不明确。 权威性指南继续支持对交易类 别和账户余额进行详细测试,因为这类程序通常可以获得最有说服力的审计证 据。为了促进对抽样风险的控制,指南建议建立模型(ARM)来帮助审计师运用 抽样方法, 计算详细测试的样本规模。同时实证证据显示审计程序不会因为审计 师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而有显著改变。 职业界对固有风险的历史观点反映在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 39 号“审计抽 样”。为了在确定审计范围时确定样本规模,公告忽略了固有风险,因为公告认 为量化固有风险很困难,并且成本有可能很高, 尽管大多数审计师在审计计划过 程中直观地运用固有风险分析, 但是固有风险分析仍未被正式地纳入事务所的审 计文献中。不管是否有控制,固有风险都存在。因此,对可控制(内部控制)进 行查证并不能识别此类风险。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的一些发展: 为主观评估固有风险 (重要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而取得的关于公司经营状 态的证据并未被权威性指南明确地确认为审计证据;更确切地,这些活动被描绘 为获得证据的计划。帮助审计师充分地了解经营,并有效控制非抽样风险的指南 仍然很少,尽管审计失败指出非抽样风险是主要诱因。 当时普遍存在的审计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社会对审计质量的预期明显没有得到满足; 针对审计师的诉讼骤增; 大型审计事务所的执业保护成本达到最高记录;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控制审计师的业务风险(尤其是与高风险客户相关的风 险),审计事务所改善了筛选客户的方法 ; 审计市场竞争激烈, 有压低价格的压力;市场壁垒似乎限制了根据质量区分 审计师的能力;审计时间减少,迫使审计事务所为提高效率而重构其审计程序。 审计事务所试图通过扩展非审计服务来维持或者增加利润。 1988 年发布的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 53 号增加了审计师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 职责,之前的职责(如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 16 号所述)是当在审计过程中有迹 象显示存在舞弊时应该有所反应。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 53 号中的新职责是更为 主动的——审计师应该计划并执行审计以合理保证由于差错和非常规事项 (即舞 弊或盗用)引起的重要错报能够被发现。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 53 号推荐了多种 可能显示高舞弊风险的客户经营风险因素的例子。 对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 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经营、行业以及客户的经营业绩,并寻找可能对业绩有 重大影响的经营风险,或者有可能在近期产生重大影响的经营风险。 1997 年发布的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 82 号试图进一步明确审计师发现财务报 表舞弊的职责,“审计师应该明确地评估舞弊引起的财务报表重要错报的风 险……”给出的风险因素的例子更多地涉及到管理层激励、 行业环境以及客户运 营特征和财务稳定性。 补充的指南要求在工作底稿中记录执行舞弊风险评估的证 据,对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出反应,审计师与管理层、审计委员会等进行沟通。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日益动态竞争的经营环境促使管理更加关注经营战略 和经营模式修正、核心能力和关键成功指标、经营环节执行中的优势,以及相关 的经营风险。 上述因素和关系会增加非抽样风险和审计师的业务风险, 尤其是论及到审计 师评估舞弊引起重要错报风险的时候。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的发展: 出现了多种经营分析和风险评估框架, 审计师为了增强对非抽样风险的控制 而利用了这些框架,并提供了增值性的非审计服务。类似的框架包括:COSO 和 CoCo 扩展的内部控制框架,推荐了监督和控制相关经营风险(业务运营风险、 合规性风险和财务报告风险)的关键成功要素。 多